國安的這張黃牌,得的沒脾氣!

聚焦中超和CBA,獨一無二的球迷媒體

點擊右上角關注,你不會後悔的...

2018賽季中至今,VAR越來越多地走入了球迷視線,印象比較深的有三次:

國安的這張黃牌,得的沒脾氣!

第一次,聯賽第二輪,國安客場挑戰蘇寧的比賽中,第63分鐘,巴坎布的進球被吹罰越位,但經VAR修正,進球改判有效;

國安的這張黃牌,得的沒脾氣!

第二次,聯賽第9輪,國安做客上海,挑戰領頭羊上港,比賽最後時刻,國安禁區內出現手球,外籍裁判觀看VAR提供的視頻回放,最終判定上港球員犯規在先,判給國安後場任意球;

國安的這張黃牌,得的沒脾氣!

第三次,聯賽第10輪,國安主場戰富力的第74分鐘,肖智與侯森衝撞,導致後者無法正常擊球,最終由後點的扎哈維輕鬆打入,此球從王迪隨後動作判斷,很可能已與VAR溝通,判定富力球員無犯規。

應該說,有了VAR後,對於主裁判的輔助性是顯而易見,否則國安的“越位球”或者疑似“手球”放在過去,結果可就不一定了,因此,未來VAR將更多地在比賽中發揮作用,今天,帶著大家詳細瞭解一下:

視頻助理裁判(以下簡稱VAR)規則。一般來說,啟用VAR要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1、進球得分/無效——排除可能發生的犯規行為(例如犯規、越位、故意手球或其他違規動作),確保進球無誤。

2、點球——核實該犯規地點與行為。

3、直接紅牌——核實該犯規動作。

4、錯判——裁判員紅黃牌發錯人或不確定發給誰。

當滿足VAR的啟用條件時,主要有三步:

1.主裁判會通知VAR或者VAR主動通知主裁判;

2.VAR製作多角度回防視頻;

3.主裁判做出判斷,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可選擇場邊觀看相關視頻信息,做出最終判罰;二是可根據視頻助理裁判的建議,(不看回放)直接做決定。

與富力比賽,王迪選擇的就是直接做決定,而與上港比賽,荷蘭籍裁判波爾·範布克則是選擇了第一種方式,當然,或許其已經接受過視頻裁判助理的意見後,仍要自己選擇觀看錄像。

國安的這張黃牌,得的沒脾氣!

重點說一下,與富力賽後有個判罰讓部分球迷不解。第二個丟球后被撞倒的侯森卻得到了一張黃牌。

國安的這張黃牌,得的沒脾氣!

這裡有個細節,丟球后,侯森上前向裁判做了一個要求看視頻的手勢,而恰恰是這個手勢令其得到一張黃牌,因為一般情況下,任何做出手勢要求“視頻回放”的運動員(含替補隊員),主裁判可出示黃牌警告,對球隊官員有類似情況的可予以警告或罰出場外,因此,拋開錯判漏判,單純來看規則,王迪的黃牌可以出。

國安的這張黃牌,得的沒脾氣!

與上述例子類似的是力帆與申花的比賽中,力帆球員吳慶曾因提醒裁判被出示黃牌,兩黃變一紅被罰下。

不過同時也伴隨著一個問題:裁判在這個問題上是否有過統一意見?過往也曾有看到過球員提醒裁判看VAR,但並未看到出示黃牌。

總而言之,對國安來說,與富力的比賽有不少值得總結的地方,其中之一便是VAR,球員應該更多地瞭解VAR的規定,這既需要俱樂部的引導,定期請專業裁判授課,提高球員的自身知識儲備,更加學會合理利用規則,避免因小失大。

當然,有時候,面對難以理解的判罰時,球員很難控制情緒,這能夠理解,不過球員終歸要走向成熟,以球隊利益為重,因此還是要避免無謂的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