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明代大書法家祝允明曾說:“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此句,可以說是書法學習的經典之說。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那麼什麼是“功”呢?“功”就是筆墨功夫。什麼又是“性”呢?“性”就是寫字人的學識修養。學書法,二者不可偏一。“功”是入,是師承,是書之本源。“性”是出,是繼承出新,是學而有成。“功”者事也,“性”者理也,一則學無止境,一則藝無止境。學人當戒自滿,當思日新。古人云:“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因此,大凡“奢言個性”而輕“修道”者,終不免流於淺薄。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學習書法,一靠天分,二靠勤奮,三靠悟性。天分是睿智聰慧,是先天所有,也是後天所修。勤奮是刻苦鑽研,是堅忍不拔的意志。悟性是遷想妙得,是學識修養之積累。三者皆優,自會心手相應,心手相發,隨性所適,處處得筆。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給人的感覺不外一個“美”字。但是,這個“美”,應該是綜合美,而不是單一美。就筆墨而論,它應該是功力出眾者。就結字而論,它應該是匠心獨運者。就章法而論,它應該是頗有靈性者。然而,所有的“美”皆源於筆法。書法中的功和性,功是前提,是手段;性是結果,是目的。用筆、結字、造勢¨¨¨一切之一切,都在“功”的統領之下。而“功”的統領,又必須建築在“性出”上。所謂“緩以會古,疾以出奇”,就是強調書法用筆需要“心為”。何謂“心為”?心為者,主控也。筆之所致,皆心之所喚也。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學習書法,初時需要“入”,及至後來需要“出”。“入”是做“功”,是師古人,是繼承。“出”是性成,是“自立門戶”,是創新。然而,“入”之者有深有淺,“出”之者有高有下。深淺高下之間,良莠互現,於是就有了書法欣賞與批評。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論及書法欣賞與批評,筆者不得不要說,現時的書法品評觀和價值觀,在某種意義上說,確實比較模糊。比如,現在有些人喜歡寫醜書,竟相醜化,有意為之,把字寫醜了,居然還稱之為“大家”,而且還互相吹捧,“蔚然成風”,競相追逐。真的,現在的書法界,想把字往美處寫的人實在不多了,這並不令人費解,學古學不會,寫今寫不好,那怎麼辦?只能往歪了、往邪了整。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我以為,儘管書法審美觀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但書法對於用筆、結體和章法的要求,應該是始終如一的。就用筆而論,古賢二王、智永、虞世南、顏真卿、蘇軾、張旭、懷素等大家們的用筆,都是盡善盡美的,而小家們則未必,常常多有敗筆。說到底,一件書法作品的“美”,縱然會先作宏觀方面的考量。但從微觀角度看,用筆則具有主導的作用。用筆精到者謂之大家,多敗筆者謂之小家。這個道理,我們應該明白無疑。雖然,當今書壇盛出行草書,然而細細看來,凡是延續二王一脈的,無不都在繼續和保持著完美的用筆法度。所以,一切漠視用筆法度的書家,都會犯“點畫狼籍、狂馳無度”的毛病。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我以為,用筆法度來自於楷書,學書先以楷書為範。楷書是古典主義的美,楷書是文人的情調,楷書需要心平氣和,需要執著,需要精雕細琢,需要儒雅人的“心靈消費”。這些都與當前“一切向錢看”的時代相違背,所以就遭到“冷落”。殊不知,即使是浪漫主義的草書作品,那也是功力深厚者的傑作。淋漓盡致的激情,內心深處的隱秘,都是功性合一的結果,絕非胡亂塗鴉、隨心所欲而成。功底膚淺、趣味低級、譁眾取寵的作品,都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醜類。難怪項穆批評說,這種現象“如瞽目丐人,爛手摺足,繩穿老幼,惡狀醜態,齊唱俚詞,遊於街市也。”不過,時下的醜書,倒也有好運,雖然也入了這個範疇,卻還成了某些人追逐。把人們的視線攪亂以後,醜書反而習以為常了。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當然,玩醜書的人都以傅山的“寧拙毋巧”之說作為理論的依據。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把握傅山學說的真正含義。傅山的意思是,一般的“巧”和“拙”都不夠完美,與其達不到大巧和大拙,還不如降其格以求拙。這裡的拙並不是醜,恰恰相反,那是一種極高的境界,這和醜書者們的故意作醜是格格不入的。醜書者們也常說藝術要“創新”,藝術要創新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問題是如何去追求。創新,不是把一切舊的都統統推倒,不是搞它個面目全非。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否定傳統,無視法度,大搞“狂、怪、醜、野”的結果,只能是自毀前程、自毀藝術。書法這個東西真的很怪,一開始還真的只是個寫寫字的事情,但到後來就會越來越覺得不讀書不行了,沒有國學修養不行了。書法的外在表現,是屬於筆墨技巧層面上的事情。而它的內在表現,卻勾連著與書法藝術相關的多向學科。因此,書法應該是一件越學越難的事情。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如今倒好,有人以為學書容易,三年、五年都稱之為書法家,入了個書協,當上個書協會員,有了個書法專業職稱,更成了個著名書法家。於是就互相吹捧,大事攢營,以求名利。記得有一年,有一個四歲的孩子,參加了一次全國書法大賽,評委會為了鼓勵年少,給了他一個大獎,結果卻被人冠上了“小書法家”的美名。豈知,四歲的孩子連字都認識不多,更談不上多向學科的問題。或許是有了一點“功”,但根本不知“性”為何物。如此吹捧,豈不可笑。搞藝術,要講品德和學識,歷史上真正稱得起書法家的人應該不多。如今卻不然,當書法家容易,成大名家也容易,古人都望塵莫及。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玩醜書的人還喜歡大刮“流行書風”,還有一句時髦的口號叫做“師民間書法”。其實,從流行風書法的表面形態看,書風粗狂、漫不經心、東倒西歪、心氣浮躁、粗枝大葉、玩世不恭、馬馬虎虎等病態,實在暴露無遺。他們的字以誇張、變形、扭曲為快感,伸胳膊伸腿,東倒西歪,說字不像字,說畫不像畫,自以為是創新,其實都是反傳統的歪風。學書是雅事,學書可以暢情,可以養性,可以勵志,可以醫愚,可以延壽。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學書當有遠心,當不為時俗所弊。那些反傳統的所謂的“時風”,只能是一時之趣尚。大凡沒有淵源的東西,大多沒有生命力。今日為人重,明日為人輕,都不會久遠,難怪有人把它們比作卡拉OK。卡拉OK,人人都可以去唱幾首,人人都可以去吼幾聲,茶餘酒後都可以肆意發洩,但畢竟與訓練有素的演唱家有著本質的區分。學問、寫字、教學,都得老老實實,都得從傳統中來。先要學像,然後再求變,都不可能急功近利,都要做真學問。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古人說,凡欲學書之人,功夫合作三段。初段要專一,次段要擴大,三段要脫化,每段要三、五年火候方足。如此算來,學書是馬拉松式的長跑,絕不是百米短跑。現時的學人,常常畏其持久,於是就試圖趕時髦,託名師,走捷徑。不師古人學時人,甚至字字寫來與師無異,自以為得計,卻做了個“屋下架屋”的書奴,豈不淺薄。初段專一、次段擴大的目的是“入”,三段脫化的目的是“出”。“出”,是自立門戶,是自成風格,是自成一家。所以,字字寫來與師無異,大可不必也。

好多人問:什麼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那就聽我來給你慢慢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