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令千萬買房人唏噓:降準還是那個降準,刺激​已不是那個刺激

這事令千萬買房人唏噓:降準還是那個降準,刺激​已不是那個刺激

央行降準了,下面是新聞爆出的降準細則。可以看看,當然,雖然你可能看不懂。

4月17日傍晚,人民銀行公佈將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00個BP(相當於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對部分金融機構降准以及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操作,主要涉及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這幾類銀行目前存款準備金率的基準檔次為相對較高的17%或15%,而借用MLF的機構也都在這幾類銀行之中。其他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處在較低水平的金融機構不在此次操作範圍。

至於降準的影響,很多自媒體發了文,表了態:

這事令千萬買房人唏噓:降準還是那個降準,刺激​已不是那個刺激

這事令千萬買房人唏噓:降準還是那個降準,刺激​已不是那個刺激

這事令千萬買房人唏噓:降準還是那個降準,刺激​已不是那個刺激

對同行的敬業精神表示由衷讚歎。一兩個小時內就能把降準和樓市的關係剖析清楚。

我大膽判斷:

今天說降準是重大利好、爆炸新聞的自媒體,和“房住不炒”政策發佈後發文“買房人哭了”“震驚”的自媒體大概率是一波。

這事令千萬買房人唏噓:降準還是那個降準,刺激​已不是那個刺激

大家關注降準,實際上不是關注降準本身,而跟多是降準帶來的信號意義。但是憑理性判斷,一次降準不可能導致房價暴漲,持續不斷地降準,特別是降息才是貨幣大規模寬鬆、市場流動性增強、樓市走熱的信號。特別是“房住不炒”被廣泛宣貫之後,更不存在這種可能性。正如親戚買房CEO 蔡照明所判斷的那樣:過去那套房價上漲的邏輯已經變了。今後中國樓市的走向必然會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中平穩運行。

蔡照明:十九大後,買房人須重裝邏輯 | 肺腑言(一)

那為什麼降準呢?絕對不是為了樓市,也不等於貨幣政策趨向發生變化。而是……,以下內容來自於財新網的分析——

上述央行負責人表示,降準不等於貨幣政策趨向發生變化。此次降準釋放的資金大部分用於償還中期借貸便利,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而餘下的小部分資金則與4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保持中性。

近日央行頻頻出手,調整利率。除了近日備受市場關注的利率市場化外,在宣佈降準當日早間,央行宣佈上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5個基點,並罕見等量續作到期MLF。而在前一日,央行也上調了14天逆回購利率5個基點。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連續兩日調整OMO和MLF利率,是對3月底美聯儲加息的滯後操作,符合市場預期。

儘管此次MLF操作的“價”在市場預期之內,但此次MLF續作的量卻略低於市場預期。與過去對沖後仍有淨投放不同,此次央行等量續作MLF較為罕見。聯訊證券首席研究員李奇霖認為,其背後原因有二:一是本週內並無逆回購到期,加之當前超儲偏高,流動性總量無大憂;二是3月末槓桿回升,央行希望藉機向市場傳遞貨幣仍然維持“穩健中性”的信號。

“目前來看,資金面的寬鬆可能到了階段性的盡頭。”李奇霖認為,此次等量投放MLF,蘊含中性偏緊的信號。從過往歷史看,稅期內,央行流動性投放的態度對資金面影響較大,此次央行的援弛力度偏弱,可能會使資金面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緊。

中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明明則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從具體的操作細節來看,16日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已經跨了稅期,此次“OMO+MLF”的操作主要是為了穩定市場資金面,削峰填谷。而從更長期的趨勢來看,今日公佈的經濟數據符合預期,但基建增速和工業增加值較低,值得關注。此外,近期利率市場化是主線,這個大背景下流動性應維持一個相對適度的環境,不能過緊。

央行負責人表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為了防範金融風險,仍需保持相對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