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看見,觀、察、視:三者有什麼區別?

  1. 察者用心也
  2. 觀者用腦也
  3. 視者用眼也
無論是看人還是看事與物,都有這三個境界。最深層的境界就是察覺,這個是心與心的對接,看人面相會走眼,但是察覺對方的細節神韻,直擊對方內心是不會走眼的。
同樣是看見,觀、察、視:三者有什麼區別?

知人知面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常言道:察言觀色是也,從對方所說所行來判斷對方的人品,而這裡面要更側重細節之體會。察的特點在於“心”與“細節”。

觀是經過大腦邏輯思維的,但是大腦邏輯也是會自我選擇性判斷的,比如“成見”。不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就選擇符合自己成見的做出判斷。

一個人很醜的人做了整形手術,後來面部變得特別漂亮。於是,朋友們都覺得整個人都變得惹人喜愛了。甚至連這個人缺個奶子都不在意,而認為是獨特的美,這就是暈輪效應,經過大腦判斷,但是未必真實客觀。

很多人談戀愛,也在用“觀”,而非察。所以有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看到對方一點好處就以為對方的一切都好,不好的也好。這就是障眼法,一葉不見泰山,這是“觀”的狹隘性。受制於自己的思想觀念。

視,就是物品映入眼簾。這純屬於眼睛的功能範疇了,不經過其它的神經處理。所以有視而不見的說法。

中國的漢字很唯美,英文是做不到的。比如知識、常識、見識、膽識等的區別,你想過嗎?同樣,這也需要一個人的明察秋毫,才能真正知道。關於這個的區別,其他文章也寫過,有興趣的朋友可翻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