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的納粹德軍 卻仍然大規模的使用馬匹 其中必有苦衷!

二戰爆發時,軍隊馬匹的擁有數量,仍然是當時衡量一支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標準之一。隨著二戰機械化的普及,馬匹的作用顯得更嬌嫩,一匹馬每天至少要吃二十磅重的燕麥和飼料,並容易受到氣候和疾病的侵襲。在嚴酷的戰爭條件下,馬匹的損耗率比任何裝備都要高的多。

但奇怪的事,作為二戰機械化程度很高的德軍,卻在整個二戰中仍然大量使用馬匹。戰前快速擴充的德國國防軍對於武器,裝備,人員等的需求均在高速增長,馬匹的需求也在其列。國防軍的每個集團軍都有自己的新馬訓練中心,這些中心主要是訓練騎兵用戰馬,以及部分的馱馬及車伕。

機械化的納粹德軍 卻仍然大規模的使用馬匹 其中必有苦衷!

二戰前馬匹一直是軍人的最好朋友

同樣,各個軍也有自己規模不等的訓練中心,主要是訓練馱馬。35年後國防軍的快速擴充,使得這些軍用馬匹訓練中心提供的數量遠遠不夠,國防軍不得不從民間市場上大量採購馱馬。

在吞併奧地利和捷克後,德國陸軍不客氣的把他們的馬匹也納入軍隊中。奧地利軍隊整個併入德國軍隊,原有的兩個騎兵團併入德國第11騎兵團。捷克軍隊的所有裝備都被收繳,只有軍官被允許保留其私人騎乘的馬匹。這樣,在39年進攻波蘭前夕,陸軍共擁有59萬匹馬。

機械化的納粹德軍 卻仍然大規模的使用馬匹 其中必有苦衷!

德軍一直保留數量巨大的馬匹

巴巴羅薩行動的開始伴隨著一連串輝煌的勝利,但問題也隨之顯現出來。只有幾個裝甲集群享受著機械化的油料和物資補給,大部分步兵師很多時候不得不停下推進的腳步,有時不得不一停數天,來等待身後的馬匹運輸隊將給養運上來。

10月6日,莫斯科降下了第一場雪,比以往差不多提前了一個月,注意,這早一個月對德軍影響是非常之大的,因為德軍毫無準備。10月中下旬又秋雨連綿,雨織交織在一起,使道路泥濘不堪。德軍開始徵用當地的俄國馬。

機械化的納粹德軍 卻仍然大規模的使用馬匹 其中必有苦衷!

冬季泥濘的道路讓德機械化部隊舉步維艱

雖然俄國馬更適應東線的環境,可是這些矮小輕便的馬匹根本拖不動德國105毫米榴彈炮的前車。甚至很多為歐洲馬的尺寸製造的馬車也拉不動。為了能用這些馬,德國陸軍不得不連俄國的馬車一起使用。

天氣突然變壞使德軍的猛烈進攻幾乎全部減弱,而且是在10月第二和第三週因受雨雪和泥濘所阻而停止的。由於天氣惡劣,颱風戰役中的德軍補給品供應中斷,南方集團軍群停滯不前。履帶式車輛可以繼續行駛,但效率大大降低,燃料的消耗大得驚人,由於燃料的供應也己中斷,不久,履帶也停止轉動。

機械化的納粹德軍 卻仍然大規模的使用馬匹 其中必有苦衷!

德軍的半履帶運輸車

蘇聯實是太冷了,機械化的德軍汽油都凍住了,德軍後來運輸裝備都是用馬匹而不是用卡車了,不是不想用,是實在沒法用了,道路泥濘,代價太高,戰線太長,運輸一桶汽油到東線的路上就要消耗三桶汽油。

機械化的納粹德軍 卻仍然大規模的使用馬匹 其中必有苦衷!

東線戰場的德軍運輸隊

馬匹的使用讓德軍還解決是一大難題,斯大林格勒戰役對於軍馬使用無疑是一個轉折點,那就是馬匹第一次作為主要食物來源而非運輸力量。同時,由於大量的技術兵器和機械化裝備加強給第六集團軍,這些裝備的損耗讓德國工業無力在短時間內予以補充。造成的後果之一,就是43年的德軍更加依賴於馬匹運輸。

機械化的納粹德軍 卻仍然大規模的使用馬匹 其中必有苦衷!

德軍用大型運輸機向前線運送馬匹

由於俄國冬季的到來,成千上萬的德軍官兵被凍成了殘廢,最要命的是由於沒有補給,就大量宰殺馬匹充飢,這一做法直接後果就是,由於缺乏馬匹,無法把需要14匹馬才能拉動的火炮都拉走,這個時候把馬吃進肚子的德國人不知道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