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作者/ 高慶秀

在品牌宣傳這件事情上,經緯確實在投資領域已領先幾個身位。

當然,你也很難想象,這家中國排名前三的VC基金會把10週年的紀念會開到河北一個不知名的縣城——懷來。

它看中的當然不是懷來那片小沙漠,而是沙漠裡的“天漠音樂節”,以及尾隨而來的幾萬年輕人。這是經緯一貫的風格:一樣給錢,不一樣的酷。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我們行業裡很多同行,很會穿衣服,穿的很時尚,我就是個土八路,永遠牛仔褲球鞋。但是從另外一點,我的酷他們可能十輩子都沒有!”

“我們剛剛去完摩洛哥,有三個公司在出行中融到了錢。你說我是去玩兒麼,是;你說我是工作麼,絕對!”

“我把事情做得又能高效,一石多鳥,你去做同樣的事情,然後像我一樣的牛,沒有可能!”

5月19日上午9點,當昨夜經歷電音狂歡的年輕人還沉睡在夢中,經緯CHUANG大會已經開始播放《生而不同》的短片。

這支短片帶來的震撼不僅僅是給經緯系的人,也觸動了整個投資界。

按照這個行業的慣例,從來都是人前顯貴,人後捱打。虧錢和錯過的事情案子一律不提。不僅要在創業者面前樹立一個精明的形象,還要告訴LP,錢非常安全,且在穩步升值。

而經緯恰恰是把自己的遺憾、反思和成績同樣展示給所有的人。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有人說,經緯的成功是因為抓住了互聯網投資的浪潮。但在娛樂資本論旗下剁椒娛投(ID:ylwanjia)看來,在前進道路上不斷反思,才是經緯最成功之處。

10年前,周鴻禕的一句話,你這樣的打法不行,一年也投不了幾個破公司;10年後,經緯投出了480多家公司。”

過去的10年是經緯不斷狂奔,不斷反思,不斷堅持,不斷成長的10年。張穎提出,經緯的目標是坐三,望二爭一。

也許每家成功的投資機構背後都會有一本血淚史,不同的是,經緯已經越過山丘,站在山頂上回望過去的心情,縱有遺憾,也不過是腳下泥丸。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10年前,懵懂的經緯

不管是在當天的活動,還是平時日常交流,經緯創始合夥人張穎經常被提問到一個問題:你怎麼定義酷?

在他看來,酷就是簡單、真實地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正確、直接地跟創始人溝通。他很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從投資角度做到第一名很難,但在投後創新,陪伴創始人成長方面,他覺得經緯是無法超越的。

“這兩個方面加起來就是我心裡的酷吧,我不覺得有任何投資機構,能跟音樂節捆綁,能做出這樣有特色,更創新,更好玩的活動。”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但一支《生而不同》的紀錄片,一下子把大家拉到了2008年,經緯剛剛成立的時候。那年,它還沒有像現在一樣酷,還是一家剛成立的新基金。

最早是Matrix Partners 的一位合夥人TIM Barrows 首先找到了經緯中國現任創始人合夥人邵亦波做投資。邵亦波曾經在1999年創立了易趣網,是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先行者之一。

“TIM Barrows想在中國做一些投資,當時我是創業者,對VC不瞭解,也不太有興趣,但我答應先做幾個案子看看。”邵亦波說,在一次投資會上,他遇到了張穎,並讓他介紹一些對VC感興趣的人,張穎就寫了7個人的名字。

邵亦波真的找這7個人去訪談了一圈,最後還是覺得張穎最合適。

張穎當時還在中經合跟著劉宇寰做投資。後來,又在一次投資會上,邵亦波就在餐巾紙上說,哎,要不你來跟我一起做投資?張穎答應之後就見了TIM Barrows。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2008年1月8日,張穎、邵亦波、徐傳陞等一起思考未來,並且跟IT互聯網走得比較近的人共同成立了經緯中國。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錯過京東和YY,成為永遠的痛

相比後來,被這波互聯網大潮成就的經緯來說,當時的它還顯得相當稚嫩,投資的速度比較慢,也在起初的幾個投資案子中栽了幾個跟頭。

周鴻禕的一句話刺激了張穎,他說,你們這種根本沒戲,一年就投幾個破公司,人家根本就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做投資的,或者你們是否有錢。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這句話比較直接,對張穎的打擊也很大,也讓張穎深刻反思。“你想一年做不了幾個投資,怎麼去跟別人爭?我不扣扳機,創始人憑什麼找你?”

同樣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世界範圍內遇到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當時,劉強東也在四處找錢,但是很少有投資機構雪中送炭。

那時候京東的估值才幾個億,跟經緯見了不下五六次面。經緯中國另一位合夥人左凌燁說,能見這麼多次,說明我們還是很看好他,但最後沒有下定決心,因為這個業務太燒錢了。

張穎的態度則更加直白,京東,經緯看走了眼。“跟劉強東見了那麼多次。2009年3月,六七千萬的估值,到現在已經漲了1000倍了,那我們就是自己白痴,我們判斷錯誤。”

在經緯另一位合夥人肖敏看來,做投資的痛苦就在於整天充滿焦慮,你永遠不知道那頭大象會在哪個地方出現,即便你碰到了,也許你還不認識他是一頭象,因為他有偽裝,他足夠小,你看不出來。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尤其是YY,張穎也覺得比較可惜。“當年錯過YY是我覺得特別狗屎的經歷。當時經緯中國5個投資人都到YY的總部去聊過,但是5個人完全沒有理解。那時候YY的估值才六七千萬。”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反思之後的人海戰術

從以往的遺憾中得到的教訓就是,後來輪到投資快的打車的時候,經緯就沒犯同樣的錯誤,並一舉投資了滴滴打車。

甚至後來在共享單車領域,經緯也走在前面。2016年,經緯領投小黃車B輪融資數千萬美金。

後來的這些經驗都來自於2010年,經緯幾個投資合夥人開了一個閉門會議,也是一次具備轉折意義性的會議。

在徐傳陞看來,2009年之前,經緯還是沒有把一些本質的東西看透。比如,經緯看了京東、YY,但是最後的決策都是不投。更加懊悔的是,當時大家還都很嗨,因為是一起判斷的,覺得不行,或者是很行。“這種情況還是基於內部對當時行業不夠懂。”

2008年,國內的互聯網投資才剛剛開始。自從2010年那次會議之後,經緯決定聚焦早期投資,壓重移動互聯網。

此外,當時經緯做了很多同行不敢做的事情,比如,大規模鋪開人馬,以40人的投資團隊和將近70人的投後團隊完成對市場覆蓋,而不是傳統VC們穩準狠的聚集型打發。同時,他們還是最早成立人民幣基金的美元機構。

站在現在的時間節點上看這些策略沒什麼超前的,但在多年前,確實比較少見。至於為什麼會找沒有投資經驗的人來做投投資?

張穎說:“投資機構中有經驗的人不一定要走,就算挖過來,他們也有自己的投資屬性和習慣,在沒有建立自己鮮明的投資風格和打發的時候,這種行為反而會降低我們的效率。”

從2010年開始,經緯就係統性的開始每年招聘3-5個年輕人加入進來。年輕人的一些見解,看法,以及獨特的思考。

後來,經緯肖敏以及王華東都是在這個階段進入經緯的。他們在行業內有深厚的人脈,可以從第一天進入經緯的時候就開始交流,加大找案子的可能性。王華東表示,自己的成就一方面是趕上了互聯網大潮,另一方面是經緯願意給新人機會。

“經緯還是願意給新人機會的,如果你看到一個趨勢,作為一個公司的新人,做不了任何事情,是沒有任何成長的。”

在給年輕人機會這個層面上,經緯典型的案例是王華東投資陌陌。

最早王華東是在微博上看到了陌陌的一個內測版,因為產品做得非常簡單,打開之後就能讓你看到附近的人,並有一個提示,這個人距離你多遠。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當時他在經緯還是最基層的分析師,但很快他就約了唐巖,並在聊天的過程中,給唐巖提出很多建議。

“我們第一次聊得時候其實並是不那麼愉快,他給我的建議太多,我聽不進去。我心裡在想,你會做你來做啊,你教我做幹嘛?心裡不是特別兌付。”唐巖說。

但王華東並沒有放棄跟蹤。陌陌產品上線是8月初,8月底的時候陌陌的數據已經很好,9月初的時候安排Harry(經緯合夥人萬浩基)去見了唐巖一次。

唐巖跟Harry聊得很愉快,尤其是兩人對社交項目的理解很多觀點一致。當時經緯已經投過一兩家社交項目,也做過一些研究分析。而唐巖也已經解除過二三十家VC,見完Harry之後,就直接見了張穎,兩人一見面,直接就拍定了投資。

2012年經緯中國投資陌陌A輪,公司估值1000萬美金,經緯投資了225萬美金。但放到一個長時間線上看,最關鍵的一筆錢並不是A輪的10%,而是後面的C輪。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從內部來看,經緯觀念還是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因為被投公司也不是一帆風順,每家公司都是起起伏伏,開始是一帆風順的,數據會很快的上來,但不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在哪裡,營收起不起得來,業務不知道怎樣。中間唐巖也有他自己的糾結,產品不能發展下來,我們還是陪著他走。”萬浩基表示。

2013年,陌陌準備融C輪的時候,當時陌陌的DAU已經超過千萬,按照現在的估值標準,一個大幾百萬DAU的產品就能融到10億美金。但當時正好遇到融資寒冬。唐巖見過一批投資人,想以5億美金的估值融資,但是他們給的價格都比較低。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在這種情況下,經緯決定以4億美金的價格,再領投一輪。這個決定在經緯內部是經過慎重考慮的,也是經緯第一次投資這麼貴的項目,而且還是領投。但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增持,買老股,才使得經緯在最後陌陌上市時,手中仍有一眾股份。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下一個10年,經緯還想贏

在很多同行看來,經緯跟張穎一樣,有著強烈且無法讓人忽視的個性。

張穎說,他已經好幾年沒有跟同行一起吃過飯了,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創業者身上;他也曾經在臺上明確表示,只要是投資經緯系的創業公司,多次出TS又撕毀的投資機構,會被放進經緯的黑名單。

在獵豹移動創始人傅盛看來,任何組織的個性都是創始人風格的延續。張穎對人慾的理解很強,理解之後會給到很多支持,他只是通過酷這種方式去表現出來。

但除了酷以外,張穎身上體現出來的更多是想要抓住潮流和想贏的焦慮。他從來不掩飾這種情緒。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這一波創業浪潮可能是三十年或者四十年,我們要做的更好,我們要贏。”

“他要的價格非常高,我們沒有投,別家投了,那別家就是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那他們是怎麼意識到的?我們為什麼會系統性錯過?”

“這個看走眼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你說能解決麼,不能系統性解決,只能一釐米一毫米的改善,反思和調整。我們早期投資這樣的買賣,是非常看天吃飯的。”

2017年12月4日,北京懷柔瓦廠,冬日的陽光灑在農家小院兒的窗戶上,一場經緯中國的總結月會正在進行。

張穎在會上揪著頭髮說,我最關心的就是,因為判斷我們錯過了什麼,怎樣才能不錯過下一個頭條和快手?

“當時我們看了很多知識付費的公司數據覺得這個領域是沒法投的,買了以後不用。我們內部的人也是體驗了兩三次就停了”王華東說,張穎最不能接受的是,突然有家公司做得很好,但這家公司從經緯的角度講,是完全不知道的,如果有這種事情發生,他就會大怒。

張穎很清楚經緯的優勢和短板。由於人多,而且口碑好,基本上在天使和大天使階段的案子,都能接觸到。但接觸到之後,只要估值一高,經緯馬上就會變得很保守,然後說服自己,為什麼不應該投,為什麼自己是對的。

“從邏輯上來說,早期投資,我們應該更加激進一些”

這些反思,讓經緯在不斷調整之後有足夠的動力繼續廝殺。未來10年,希望經緯依然有足夠的機會、眼光和勇氣,投資下一波阿里、滴滴……

經緯10年,已越過山丘!

曾經有媒體問,經緯還是一家VC麼?張穎說,經緯在做投資平臺,且沒有任何對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