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區多措並舉保障進山遊客安全

泰山景區作為24小時開放的景區,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會有遊客登山。而相較於白天登山,夜晚攀爬泰山由於視線受限原因增加了不少難度以及安全隱患。

上世紀九十年代,泰山景區曾經進行過“不夜山”工程,在登山盤道上設置了不少路燈以方便遊客。然而,在2001年,住建部在全國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的時候提出,山嶽型景區不宜過度城市化,應保持景區的原真性,防範光汙染對景區以及自然生態的影響。根據這一精神,景區隨即便拆除了部分夜間照明設施。

據瞭解,在國內外的其他山嶽型景區也都不允許過度建設照明設施。遺產保護專家們也一直認為:最美的星空是黑色的天空,最美的燈光是月光與星光。今年2月份,《杭州市城市照明管理辦法》出臺,這部辦法對“黑天空保護”進行了規定,減少人工照明對動植物的影響。專家表示,黑天空保護區主要是指以自然山區為主的風景區,特別是動植物具有多樣性的地區,而泰山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知名遺產地更應嚴格加以保護。

近年來,泰山景區根據景區旅遊節假日遊客比較集中的實際,認真總結近年來旅遊高峰期秩序維護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核定景區最佳遊客承載量,研究制定了《泰山景區假日旅遊秩序維護工作分級響應方案》,建立智慧研判機制和Ⅰ、Ⅱ、Ⅲ級響應模式,進一步理順了客流研判、信息發佈、指揮調度工作程序,明確了節前準備、現場調度和應急處置工作重點和責任,並通過採取大數據綜合分析客流,精確預測預警客流高峰,高效調度指揮遊客疏導,及時傳達發佈精準信息,從而形成了人員定崗、責任到位、協調有力、運轉高效的節假日安全管理體系。

每逢假日間,泰山景區還在中天門設立假日綜合指揮中心,運用數字監控系統、無人機巡航設備等先進手段,提供關鍵節點、關鍵時段客流信息,各主要節點定時上傳5分鐘人均面積分析數據,實時獲取各重點部位現場情況,及時下達分流疏導和警力指揮調度指令。

據瞭解,泰山景區將遊客易集中的重點部位分為六個區域,開啟14條分流盤道,徹底解決上下山遊客“迎頭撞”問題,安排200餘臺客運車輛,提早開啟索道,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提高運力,為遊客的快速通行做了充分準備,實現旅遊秩序平穩有序。

此外,泰山景區依託“智慧泰山”建設完成集動態監管、監測預警、應急培訓與演練、應急救援指揮四大功能於一體的應急管理信息平臺。根據《泰山景區應急預案規範化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規範應急預案編制、修訂、評審、備案的規範化管理,建立了涵蓋“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三個層次的200多個各類應急預案。組建27支中隊規模的專業、半專業救援隊伍,景區應急救援隊伍達到了500人。不斷加強培訓演練、救援裝備及訓練基地建設,做好應急救援器械訓練、模擬設施訓練、高空山嶽救援、山林火災事故處置訓練等培訓工作,形成了以消防為主、多方救援力量互補的一體化救援格局。(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