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即將來臨,採用這些方法讓自己減輕考試壓力,超常發揮

正確的看待高考要求大家不要自己胡思亂想,心意猜測,永遠不要把高考想的有多麼複雜,神秘從而造成考試障礙。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大家做到的,也是較為重要的是如下幾方面:

(一)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一般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講,然後把老師所講的內容全部記錄下來,然後總結歸納為各種不同的套路,再碰到類似的題目時可以憑著記憶把這些做題套路一一應用上去。這樣做看似平時的考試成績不錯,其實只是假象,並沒有培養起真正的思維能力和在遇到新題型時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一但在考場上遇到平時從未練過的新題型,就會思維停滯,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整個考試也就亂了陣腳。

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求我們平時不要侷限於只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需要更加註重培養獨立探求知識的能力。要求平時做到注重對書本的獨立理解,同時在遇到新的問題時不要急於求教,在自己獨立思考過後還是不能解決時再向老師或同學提問,這樣在得到解答時也會有目的的聽,知道當時自己的思考方式哪裡出了問題或者哪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好。

(二)主動性,自覺性的培養

主動性學習要求對學習有興趣,積極主動的去探索新知識,而不是被動等待,依賴他人。比如每個班級都會有很多這樣的同學,不管自己心裡已經積攢了多少問題,就是不願意向老師或同學主動提問,永遠都是老師講什麼我就學什麼,這種學習狀態是非常不正確的。久而久之,學習就會越來越吃力,再遇到相同類型的題目時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自己又不願意主動提問,造成惡性循環。

自覺性要求做到每天有自己的計劃安排,而不是讓老師牽著鼻子走。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每天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自覺完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可以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試想如果一個人每天都是在老師的強迫下完成學習任務,心情一定不會很好,逐漸也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三)自信心的培養

不要小看了自信心對於平時學習和考試成績的影響,一個人如果在一開始的士氣上就輸給了別人或者在做一件事情時就沒有信心,那這件事做成功的幾率恐怕也是微乎其微了吧。在考試過程中,如果總是懷疑自己的答案不正確一來會耽誤很多時間去反覆檢查二來會影響心情影響考試成績。因此要做到敢想敢做,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一定會成功。

但是克服障礙的根本方法還是對學習有一定的章法,下面就從學習課本開始講起。

課本是學習的基礎,但是不同時期,課本的學習方法是不同的。剛入學時,我們可以按部就班按照課本順序學習,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但是如果到了高森,離高考沒有幾天了,學習課本的方法就不一樣了。

這裡講的課本,不單單是指的教材,它包括以下幾種:

課本、講能力的參考書、按知識點分類的參考書、各種學習班的講義、各種考試卷,這幾種中,最重要的是課本和按知識點分類的參考書兩種。

一、現階段,學習課本要堅持幾個原則:

●不能單純只看教材,也不能只看具體的參考書,要兩者結合起來看才有效果。

●以記憶知識點為主,並不是記憶所有的知識點,而是記憶那些欠缺的部分,爭取一次到位,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你去重複記憶。

●學習的順序應該為:先看課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然後看有關這部分的參考書,然後做針對這部分的練習題,然後再回頭看課本,重複上面的步驟,這樣循環往復。

二、判斷某個知識點是否掌握了的標準:

當你做資料中的針對性習題的時候,能不猶豫,快速準確的解答完畢。

通過上述的訓練後,你應該發現一些重要的、經常性的考點,然後仔細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為什麼出題老師會選擇這個知識點作為考點

●你能否總結出有關這個知識點出題方式的變化

●在做題的過程中,有哪些地方阻礙了你快速解題

當你發現了阻礙你快速準確解題的原因時,你就要思考一下:以前學習時為什麼就忽略了這個知識點呢?總結原因,比如說是不是開始學習課本的時候,是不是由於文字的不精確導致了定義理解的深度不到位而造成的。

當一切完成後,我們就要重新迴歸課本,找到對自己是欠缺的知識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和訓練,正確短時間內掌握。

總之,希望大家利用僅有的時間,在高考來臨之前,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查漏補缺,把課本再仔細地學習一遍。

我們說不是一個人當什麼東西都會了之後,就一定能發揮得也很好,大家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一下什麼叫做考試。從中我也總結了四句話,覺得能概括考試的真諦:

知識點的有無、題目信息的快速獲取、知識點的獲取、知識點的表達。

咱們先說第一個,一場考試,如果所考的知識點,你連學都沒有學過,那你告訴我,考場上你做得出來嗎?肯定不行吧。所以我概括的考試真諦的第一句話也是考試的最基本概念,就是:“知識點的有無”。

我們再來說第二點。比如同一道考題,你讀和他讀,讀完之後腦中所殘留信息肯定會有所不同。當殘留點不一樣時,有沒有可能你殘留的是該殘留部分,他殘留的是並不該殘留的部分,導致你想得出來,而他就沒有想得出來呢?這個非常有可能。那麼這就是我概括的第二句話,而這句話也是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那就是“題目信息的快速獲取”。

有同學說,這好辦,做他一萬道練習題,那不就練出來了嗎?可你們忘記了一件事,這一萬道習題之間也會有干擾的。而這個干擾也會導致你並沒有真正獲知題目所表達的真正含義。所以我認為,越是到臨近考試時,越要注重對這第二句話的理解。你想啊,一個高三的考生,在經過全年複習之後,絕大多數考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幾乎是一樣的,差別就是做題量的多少。可是高考是個選拔類的考試,他必須要把人區分開,而區分的方法就有很多種,這就是其中一種。你能快速提取正確信息,你就勝出,反之就落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