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2017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結果揭曉!

5月18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第十五屆(2017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頒證儀式,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行。

在日前舉行的本屆推介活動終評彙報會上,25家入圍終評項目單位的代表分別進行了演示彙報和經驗交流。由石金鳴、程武彥、吳志躍、孟慶金、蔡琴、李躍進、陳開宇、陳同樂、陳煜、張文立、李屹立、李泓冰、楊莉、安來順、李耀申15位委員組成的終評評委會,根據《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辦法》的有關規定,在認真審核終評入圍項目申報材料並聽取彙報介紹的基礎上,評選出10個精品獎、11個優勝獎、2個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和2個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

第十五屆(2017年度)全國博物館

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

精品獎

1.內蒙古博物院【大遼契丹——遼代歷史文化陳列】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大遼契丹——遼代歷史文化陳列

展覽內容:展覽分為“契丹肇興”、“因俗而治”、“開放交融”、“崇釋尚儒”、“事死如生”、“消亡之謎”六個部分。通過全面解讀契丹民族起源,“因俗而治”的政治體制,開放包容的文化特徵,薩滿教與儒釋道並行的宗教政策,禮法中原的喪葬制度,民族消亡的不解之謎以及女真族的崛起等方面的內容,綜合運用最新的考古發掘與研究成果,採用全方位、多角度、數字化的展示手段,講好契丹人“從哪裡來”、“去了哪兒”的故事,讓觀眾在無限接近歷史真相,直觀感受歷史事件的過程中,釐清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格局的演進歷程。

2.南京科舉博物館【文明的階梯——科舉文化專題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文明的階梯——科舉文化專題展

展覽內容:展覽以制度、空間、文化、遺址四個點切入,雅俗共賞,寓教於樂,全面論述科舉文化及其現代影響。 序廳:通過水幕牆、石牌坊,隱喻通過科舉就有機會出類拔萃。 為國求賢廳:以編年史的方式詳述科舉制度的發展,凸顯科舉是君王求才的重要途徑。 魚龍變化廳:士子按照程序逐級應試,通過後給予不同等級科名。 金榜題名廳:士子通過寒窗苦讀實現金榜題名,成為個人和家族的榮耀。 金陵佳話廳:江南貢院舉行的鄉試,對南京城市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源遠流長廳:科舉被廢止後,其倡導的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精神對當今社會仍有積極影響。 尾廳:考生群像及歷史名家對科舉評價,引發觀眾進行思考。

3.天津博物館【動·境——中華古代體育文物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動·境——中華古代體育文物展

展覽內容:展覽主要圍繞中國古代體育項目展開,分為“中華體育 源遠流長——體育起源”;“君子之爭 必也射乎——射藝射禮”;“百馬同轡 騁足並馳——騎御田獵”;“內外兼修 剛柔並濟——武術養生”;“瑤臺蹴鞠 舞杖擊丸——球場競技”;“棋逢對手 修養人生——博弈天下”;“百戲遊藝 忘憂清樂——休閒體育”七個部分。除序章之外,各單元以體育項目進行區分,單元安排依照該體育項目在中國古代的重要程度及參與人群的分佈情況,依照由主要到次要,由特殊到廣泛的方式進行排列。通過文物全面展示中華古代體育項目及體育文化。

4.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明月入懷·中國團扇文化印象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明月入懷·中國團扇文化印象展

展覽內容:展覽從團扇的歷史、古法技藝、團扇與書畫藝術、與古代女性、文人傳統以及現代存續等方面,以層層遞進的解構方式,做多維度、拓展性的解讀與詮釋。以《中國團扇文化的多語境解讀》課題成果為基礎,綜合運用歷史學、非遺、藝術史、社會史和視覺文化史的跨學科方法論。 貼近非專業大眾的所知與所感,圍繞團扇與“人”構建故事線,從“製造者”、“創作者”、“使用者”到“欣賞者”,以“物”及“技”、以“技”到人、以“人”解“物”,構建有厚度、有深度、有溫度的中國團扇文化,有效傳達歷史信息,並與現代觀眾實現情感鏈接。

5.河南博物院、洛陽博物館【誰調清管度新聲——絲綢之路音樂文物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誰調清管度新聲——絲綢之路音樂文物展

展覽內容:展覽儘量從物的形態展示中超脫出來,力求文化內涵豐富、導向正確、主題突出,全面呈現絲路音樂文化在數千年中發展演變的歷史脈絡。 內容共分為四部分:一、華夏與西域;二、鑿空與湧流;三、百川歸海;四、天樂妙響。前三部分以時間為主線,提取每個時代或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文化進行闡釋,全方位展現唐代以前絲綢之路音樂文化的交流、發展、演變。第四部分,重點闡釋漢代以來絲路對佛教音樂的影響。每部分由兩到三個單元進行闡釋,每單元自成體系,各有側重,共同服務於中西方音樂文化交流的大主題。同時每一部分又具有各自的展示重點,形成小專題。

6.陝西曆史博物館【長安絲路東西風】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長安絲路東西風

展覽內容:展覽聚焦古都長安,內容按時代和漢唐長安—絲路交流—文明成果的邏輯順序進行組織設計,並貫穿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鑑的主題。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鑿空西域”,分“漢並天下”“張騫出使”“絲路通途”三節,講述漢朝以以長安為起點開拓絲綢之路,從而促進了東西方文明溝連互通;第二單元“佛陀東來”,分“西行求法”“祖庭風貌”“法相莊嚴”三節,講述通過絲綢之路傳入的佛教融入中國社會,唐都長安成為世界佛教中心;第三單元“長安胡風”,分“帝都氣象”“海陸來風”“物華天寶”三節,講述唐都長安為絲路中心,東西方文明在此交匯融合形成了超越性的文明成果;第四單元“絲路遺珍”,分“外來文明”“絲路遺產”“源遠流長”三節,展示絲路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展覽內容豐富多彩,資料科學翔實,重點、亮點、特點突出,並充分體現近年來國內外有關絲綢之路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

7.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南昌起義 偉大開端】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南昌起義 偉大開端

展覽內容:展覽以“南昌起義 偉大開端”為題,內容分為“危難中奮起”、“偉大的決策”、“打響第一槍”、“南征下廣東”、“轉戰上井岡”、“群英耀中華”六個部分,全面生動地展現南昌起義打響第一槍,開始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光輝歷史。展覽充分吸收黨史、軍史界最新研究成果,將宏大敘事與微觀故事相結合,形成生動起伏的故事鏈。同時將南昌起義與人民軍隊波瀾壯闊的90年光輝歷程相結合,深刻揭示人民軍隊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偉大精神力量。

8.大連現代博物館【圓夢——從北洋鐵甲到航母艦隊】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圓夢——從北洋鐵甲到航母艦隊

展覽內容:展覽以海軍發展歷程為主線,分為旅順軍港、北洋重鎮,生於憂患、躑躅前行,赴湯蹈海、勇立潮頭,航母入海、築夢深藍四個單元,分別敘述了清末、民國、新中國、航母下水前後四個階段中國海軍的發展歷程。展覽通過160餘件典型文物和300餘幅歷史照片反映了從北洋海軍基地選址旅順到國產航母在大連下水的超過兩甲子的歲月裡,中國海軍由一支只能執行近海任務的防禦艦隊,發展成為擁有航空母艦和核潛艇,可以在遠海維護國家利益的戰略力量,突出地體現了中國民族克服重重困難追求強國之夢的不懈努力和奮勇抗爭。

9.海南省博物館【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陳列】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陳列

展覽內容:2017年5月18日,海南省博物館基本陳列“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陳列”對公眾開放。整個展覽以海洋的藍色為主色調,展覽內容的表達和形式設計都具有人性化的特點,更注重參觀觀眾的觀展感受。展覽共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華光礁I號”沉船為主題,分為四個單元進行全面展示。第一單元為“華光礁I號”沉船遺址復原。第二單元為“華光礁I號”沉船出水船板、陶瓷器等文物保護修復。第三單元為“華光礁I號”沉船出水陶瓷器和南海海域水下考古調查採集文物的展示。第四單元為“華光礁I號”沉船船型。第二部分主題為祖宗之海,主要介紹了濱海而居,因海而生的海南島沿海漁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全面展示了漁民從事海洋捕撈、海洋養殖、造船趕海、煮海曬鹽等多種多樣的生產生活方式。兩部分各單元之間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

10.江西省博物館【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

展覽內容:展覽以“物史互證—文化闡釋—人物解讀—面向未來”為主線,分“驚現侯國、王侯威儀、傳奇劉賀、保護共享”四部分展開。 “驚現侯國”展現了文獻記載中的漢代海昏侯國,及侯國遺址、劉賀墓園的考古研究成果。 “王侯威儀”部分從禮樂宴饗、盛裝出行、酎金積貯、生活風尚四個方面,讓觀眾欣賞精美珍貴文物,領略樸拙精妙的漢代工藝,結識厚重幽遠的漢代歷史。 “傳奇劉賀”展示確定墓主的完整證據鏈,並通過文獻記載和考古成果對擁有傳奇經歷的劉賀進行還原和解讀。 “保護共享”介紹此次高水平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理念方法,並對未來海昏侯國遺址規劃進行展望。

優勝獎

1.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尋找致遠艦——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尋找致遠艦——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展覽內容:展覽內容分為七個單元,講述了水下考古事業的發展和尋找致遠艦的曲折歷程,展示了確認致遠艦身份的重要文物,回溯致遠艦生命史;還展出武器裝備類文物,並模型重現黃海海戰關鍵場景;通過展示艦上與人有關的文物,塑造了不同的英雄形象。展覽最後,客觀展示了圍繞戰事的歷史評論和爭議,給觀眾思索的空間。策展團隊與水下考古、近代史、軍事領域學者密切合作,力求呈現最精簡準確的表達和最前沿的認知。多個單元都體現著學術精神,體現考古學的嚴謹性,如海戰模型從戰術陣型、戰艦塗裝到硝煙波浪,無不考證詳細,可以算是獨特的學術作品。

2.長沙市博物館【湘江北去·中流擊水——長沙歷史文化陳列】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湘江北去·中流擊水——長沙歷史文化陳列

展覽內容:分“湘江北去”(古代)和“中流擊水”(近代)兩大篇章。古代篇分湘江晨曦、青銅之鄉、楚南重鎮、大漢王國、湖湘首邑、明清府城六部分;近代篇分倡導經世、引領新政、辛亥首應、建黨先聲、秋收起義、團結禦侮、和平解放七部分,以時代為序,以重大歷史節點表現長沙源遠流長的古代文明和近代長沙人民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作出的卓越貢獻。陳列巧妙嵌入“漁陽王后”“唐風妙彩”專題展示,突出亮點特色。運用長沙商周青銅文化、楚文化、漢長沙國、唐長沙窯、長沙城市考古及地方史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講述長沙歷史文化故事。

3.黑龍江省博物館【黑龍江俄僑文化文物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黑龍江俄僑文化文物展

展覽內容:展覽運用多方研究資料,以串聯形式展示哈埠初成、商場崢嶸、尊師重教、凝固華彩、科研曙光、百花齊放、紙媒風雲以及日常生活8個組成部分。依託百年前最大的俄僑聚集地——哈爾濱為背景,以豐厚的館藏為抓手,盡力彰顯中東鐵路積極因素。以一位從出站歸家的俄僑的視角,介紹俄僑文化對哈爾濱乃至黑龍江省在城市化、商業、教育、建築、科研、藝術、出版業與居民日常生活方面的深刻影響。 展示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依託文物主體和圖版、視頻等輔助手段,另一種是知識鏈接,通過互動、VR展示等方式擴展與主題相關的歷史外延,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

4.中國絲綢博物館【古道新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科技成果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古道新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科技成果展

展覽內容:展覽以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8世紀為時間範圍,以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為空間範圍,設立了四個單元:“草原絲路”展現先秦時期的文化交流及車輿、服飾的科技復原技術; “秦皇漢武”單元展示大秦軍事繁榮及漢王朝的政治統治和生活場景;“都城西倕”單元全面展現大唐時期絲路繁華;“結語”單元展現了絲路沿線金屬、動植物、玻璃、紡織品、染料等多種物質遺產的起源與傳播過程。通過8個遺址點的144件(組)展品,展覽系統展示了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體現現代科技在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作用。

5.桂林博物館【靖江遺韻——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陳列】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靖江遺韻——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陳列

展覽內容:展覽內容分明暗兩條線索來敘述,明線以介紹梅瓶的釉色、造型、紋飾來構建一個藝術型展陳,讓觀眾領略梅瓶的美與智慧;暗線以梅瓶所反映的時代背景構建一個敘事型展陳,讓觀眾瞭解梅瓶所承載的明代藩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整個展覽將文物與史實、觀賞與敘事有機結合。

6.首都博物館【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展覽內容:結合考古學的特點、古史分期方法,展覽內容依時代序列分為史前、夏商周、漢唐、宋元明清四個時期。提煉各歷史時期的美學歷史文化背景(因)為綱(一級標題),以各時期的美學現象(果)為目(二級標題),先因後果、由果證因,賦予展覽歷史思辨性,增強說服力和通俗性。中國傳統美學蘊含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精華,因而展覽各級標題均取材於古代典籍,圍繞“天地人道”,引導觀眾領略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要義。同時將美學發展歷程與中華文明發展規律融為一體,在詮釋美學流變的同時揭示美學現象背後蘊含的文化認同、國家認同、民族認同。

7.上海科技館【如何復活一隻恐龍】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如何復活一隻恐龍

展覽內容:展覽包括7個展示單元:1.恐龍真如你想象嗎2.誰知我真容3.恐龍如何秀肌肉4.恐龍的外衣什麼樣5.恐龍的日常是怎樣的6.恐龍滅絕了嗎7.你最想復活哪一隻?按“化石發掘-骨架搭建-肌肉復原-皮毛復原-行為習性復原”的脈絡,展現遠古生物的生存狀態。引用42篇科研文獻,近2年6篇,涉及形態、食性、視覺、反廕庇體色、琥珀中的恐龍等內容,顯微CT、同步輻射等技術,並在巡展中及時更新圖文。市科委項目驗收評審專家認為:“系統展現了科學復原恐龍的思路和方法,有內容、有深度”、“及時、生動地將最新科研成果以展覽形式進行科普轉化”。

8.大足石刻博物館【藝術涅槃——大足石刻藝術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藝術涅槃——大足石刻藝術展

展覽內容:作為中國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傑作,大足石刻傳承印度、中國北方、蜀地石窟藝術之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其價值已遠遠超越地域和時代的界限。本展館以“大足寶藏”為主題,對大足石刻藝術進行全面的展示,通過大足五大摩崖石刻群和文物展品,展現大足石刻技藝精湛、規模宏大、內容豐富、三教融合等獨有內容與形式,展現其在佛教藝術中國化進程中所開創的典範之美。在世界和中國的大文化線索中解讀大足石刻;從文化內涵、藝術形式瞭解這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

9.南京市博物總館【CHINA與世界——海上絲綢之路沉船與貿易瓷器大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CHINA與世界——海上絲綢之路沉船與貿易瓷器大展

展覽內容:展覽重點圍繞文化交流這一主題,在世界歷史的框架之下,嘗試以全球視角對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相對客觀的解讀,著眼互通互鑑,強調文化交流的雙向性。選擇以跨越千年(唐至清代)的沉船(15艘)和貿易瓷器(300餘件組)為重點展示對象,輔以20餘幅地圖和數十塊補充知識展板,以航海造船與瓷器貿易為雙主線,根據印度洋貿易圈發展三大階段和中國瓷器貿易的發展變化,把展覽分為“華風西尚跨越重洋”(唐代), “東方神瓷行銷世界”(宋元) ,“牽星過洋鑄創輝煌”(鄭和下西洋), “中國風情舞動西方”(明晚期至清代), “華夏智慧共享全球”(清末至今)五大主體單元,輔以透過對商品貿易、人群往來、使節通好、文化交流方面的深入闡釋,見物見人,講一場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生動故事,把古今有機結合,最終向觀眾交代人類文化的交流互鑑以及智慧成果的共享。

10.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家和萬事興——家教家風主題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家和萬事興——家教家風主題展

展覽內容:展覽通過300多張圖片、80多件實物展品和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討論了家與家族、家與國家、家與社會的三組關係。第一部分“家範傳世”深入挖掘先賢家訓故事,講述孔子、林則徐、梁啟超、錢學森等諸多傳世家訓承載的家風文化,是講古今名人對其家族的影響;第二部分“風範長存”主要介紹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紅色家風故事,表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大家舍小家的革命氣魄;第三部分“和合新風”主要講述當代社會對好家風的傳承與發揚,談的是當代文明家庭如何激發社會的正能量。

11.延安革命紀念館【鑄魂——延安時期的從嚴治黨】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鑄魂——延安時期的從嚴治黨

展覽內容:《鑄魂——延安時期的從嚴治黨》以著力宣傳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從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四個方面大膽探索、勵精圖治,摸索出了一條從嚴建黨、治黨的新路子。全方位的展示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全面開創從嚴治黨的新時代。 展覽共分為六個單元: 一、中央蘇區——從嚴治黨的有益探索 二、延安時期的組織建設 (1)初到延安的組織建設 (2)幹部教育 (3)純潔幹部隊伍 三、延安時期的思想建設 (1)思想政治與理想信念教育 (2)增強黨性教育 四、延安時期的制度建設 (1)以民為本的民主監督機制的建立 (2)嚴肅政紀法紀,從嚴懲治腐敗分子 五、延安時期的作風建設 (1)領袖風範 (2)只見公僕不見官 (3)優良作風的養成 六、繼往開來——開創全面從嚴治黨新時代。

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

1.上海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

展覽內容:此次展覽如同一冊微縮的人類歷史,展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人類行為與思維。每件展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向世人展示著人類在不同歷史時期最獨特的影響力和創造力。展覽由8個部分組成,展覽體系採用編年體和專題相結合的方式。分別為開端(200萬年前—公元前2500年)、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權力與哲學(公元前700-公元100年)、儀式與信仰(公元1-800年)、貿易與侵略(公元300-1100年)、創新與適應(公元900-1550年)、邂逅與聯結(公元1500-1800年)、我們製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此外,以二維碼作為整個展覽的結尾,引起世人對於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進一步思考。

2.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

展覽內容:展覽將通過對該段絲綢之路路網沿線歷史、文化風貌的展示,展現絲綢之路沿線文明交流互鑑的歷史,通過對各類文物的展示,闡述“絲綢之路:長安 — 天山廊道的路網”的重要性,從路(綿長萬里 里程度量)、城(明月照成 星爍邊鎮)、市(胡客東來 移民聚落)、交通(駝鳴馬嘶 古道載物)、物(中西風物 澤被人類)、宗教(多元宗教 眾神共生)、藝術(藝術傳奇 亞歐傳播)、音樂(胡風漢韻 文化交融)八個方面,配合相關文物作詳細分析,以加深觀眾對路網的理解。 該展覽是第一次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所舉辦的展覽;第一次在2014年中國、哈薩克斯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成功後,以“路”為主線舉辦的展覽,是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做的一次彙報展覽;第一次在“世界文化遺產”語境下舉辦的絲路展覽;第一次由中、哈、吉三國聯合舉辦的絲路展覽。

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

1.廣東省博物館【東西匯流——13至17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東西匯流——13至17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展覽內容:展覽選取公元13至17世紀這一獨特的歷史時段,以商品交換、宗教發展、文化交流、古代史蹟和水下考古等為載體,展現中國在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繁榮及促進全球化進程中的偉大貢獻。內容分四個篇章,其中“海上絲綢之路”介紹海上絲綢之路的內涵與發展;“香瓷之路”詮釋瓷器、絲綢、茶葉、香料、作物和寶石等海上貿易重要商品;“宗教之路” 揭示伊斯蘭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對中國文化產生的影響;“文化之路”介紹東西方商旅、傳教士等人員往來所構建的文化交流,把早期的東學西傳和西學東漸放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重新審視。

2.成都博物館【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

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

展覽內容:展覽內容根據法國藝術史研究最新成果,以西方近現代社會發展為主線,通過51幅作品,輔以時代背景、人文科技、藝術流變等信息,使用多元展陳手法,展現藝術在時代推動下,與社會同步變遷發展的“現代之路”。 展覽根據社會發展的階段,以標誌性事件為節點,分為《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輝映》《科學與人文思潮推動現代藝術的迸發》《從現代到後現代的嬗變》三個單元。同時以藝術流變為輔線劃分出《印象主義與象徵主義》《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野獸主義與表現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與抽象主義》《抒情抽象主義與後現代藝術》等小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