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的道歉我們不買賬!除了消費“空姐遇害”,他們還……

一樁“空姐遇害”案,不知道餵飽了多少自媒體。

此後再無“二更食堂”

國內知名的視頻自媒體“二更”,在“空姐遇害”案中栽了大跟頭。

在一篇《託你們的福,那個殺害空姐的司機,正躺在家數錢》一文中,@二更食堂 用了大段類似於“小黃文”般低俗的語言,假想了空姐遇害時的遭遇。

二更的道歉我們不買賬!除了消費“空姐遇害”,他們還……

二更的道歉我們不買賬!除了消費“空姐遇害”,他們還……

然而,輿論卻並未就此停息。就在昨天深夜,二更創始人丁豐進一步回應,承認運營團隊在價值觀導向上出現了偏差,內容審核機制存在漏洞,運營負責人缺乏應有的管理意識,把關不嚴。

對此,丁豐稱將永久關停@二更食堂,並免去二更食堂CEO李明一切職務,還解除此次事件相關運營責任人的勞動合同。

高管“說一套做一套”?

主動道歉,永久關閉賬號,甚至還開除了CEO……二更的快速動作,贏得了不少好感。

不過又有網友開始吐“黑料”了。

二更的道歉我們不買賬!除了消費“空姐遇害”,他們還……

“還是熟悉的味道。正確價值觀?”@開水族館的生物男 質疑二更並沒有真正意識到價值觀的問題,所有的公關活動不過是一場春秋筆法罷了。

二更的道歉我們不買賬!除了消費“空姐遇害”,他們還……

與此同時,另有網友發現,二更旗下另一賬號,“食堂君”也悄然上線了。

雖然網友爆料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不少人認為,二更這樣的自媒體在創業過程中,高管存在對價值觀的漠視。

另外,作為頭部自媒體,類似企業身上所承擔的責任,無疑也更重。

@創事記 表示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行業頭部自媒體更應該堅守底線,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應有的表率。當然,反過來看,頭部自媒體的惡,哪怕是小惡,也可能會引發惡性連鎖和效仿效應,況且,這一次二更所犯之錯不是小惡,而是踏破底線。

都是“流量”惹的禍?

隨著反思的深入,輿論將矛頭對準了“流量”——自媒體視之如命的寶貝。

二更的道歉我們不買賬!除了消費“空姐遇害”,他們還……

這不難讓人想起,先前,前央視名嘴現自媒體投資人王利芬犯過的幾乎一模一樣的錯誤。

二更的道歉我們不買賬!除了消費“空姐遇害”,他們還……

自媒體是否真的逃脫不了“流量”的桎梏?

時評人曹林甚至直言,快錢賺得太容易、融資融得太快的新媒體和自媒體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走得太快了,廣告利潤遠遠跑在了內容生產的前面,軟文生產力遠遠地跑在了把關能力前面,自己掘下的墳墓越來越大。“自媒體不知道,自己其實脆弱不堪,自己離死期只有一兩篇文章的距離,在內容把關上的專業硬傷和‘眼球變現’的道德原罪,隨時可能把自己推向死亡,志得意滿地作死。”

“流量是一個客觀的可量化標準,它本身是有意義的。內容不能只考慮唯上,它必須為傳播力負責,否則就沒有生命力。” @灰鴿叔叔 對此比較樂觀:“在提醒、反對乃至指責二更食堂的聲音中,自媒體仍然佔據了大半力量……只要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不崩塌,網絡本身是具有自淨力的。”

不要異化成“人血饅頭”

其實何止是二更,很多自媒體都曾犯過類似的錯誤,比如“江歌案”中,多少自媒體不顧真相,一味發起“輿論審判”。

人民日報微博批評說,觀諸當下,此類文章絕非少數。遇到熱點,病態追逐,像禿鷲一樣俯衝過去。為了流量,極有膽量;只想估值不要價值,只講生意不顧道義。帶給社會的不是美好而是醜陋,有何理由讓其大行其道?

流量不分對錯,價值自在人心。

“面對熱點事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發表自己的觀點無可厚非,因此引流、吸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小島大鯢 認為,關鍵是流量背後更要有人性溫暖,堅守價值和意義。自重者,尊重他人,方獲尊重。

既然自媒體有“媒體”二字,那麼就不能擺脫媒體的責任。@崔紫劍先生 說:“自媒體行業只有有了足夠的勇氣承擔社會公共責任,才能真正將價值觀塑造、價值觀引導帶向一個正確的方向。錢是賺不完的,而自媒體的價值所在,在於將受眾往高層次帶,在於將自身的歷史使命與時代更深的契合。”

批評二更的目的,不是要讓它徹底“涼涼”,而是要警醒更多的“三更”“四更”——時刻清醒著,不要讓流量異化成“人血饅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