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碩:A股入MSCI,牛市開啟?投資者該如何行動?

馬碩:A股入MSCI,牛市開啟?投資者該如何行動?

文 | 馬碩

馬碩:A股入MSCI,牛市開啟?投資者該如何行動?

入摩全稱是加入摩根士丹利指數體系。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MSCI)是一家美國指數編制公司,總部在紐約,它是享譽世界的指數編制公司,其MSCI指數系列是絕大多數國際投資者緊盯的目標,也常被採用作為基準指標。截至2015年6月,全球約10萬億美元的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全球前100個最大資產管理者中,97個都是他們的客戶。

本月15日,備受關注的A股入摩名單塵埃落定,234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據粗略統計,僅今年由此帶來的新增資金量將有160億美元(約千億人民幣),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逐年提高。A股入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只是今年這上千億的資金嗎?作為投資者,投資思路應該做怎樣的調整?

馬碩:A股入MSCI,牛市開啟?投資者該如何行動?

上市公司的國際地位上升

一些人只盯著“入摩”能進來多少錢,多少增量資金,認為6月之後將出現牛市,這種觀點短視而且是投機心理。他們的邏輯簡單直白:因為股票價格是供求關係形成的,資金量變多就表現為需求變大,就會推動股價上漲。但資金增加就一定導致股票的需求增加嗎?這種假設就好比你把錢存到股票賬戶裡就一定會買賣股票,但很顯然這是不一定的,你也可能會選擇等待時機。

“入摩”這事已經醞釀了很久,如果真會使得A股上漲,市場也會提早給出反應。如果你確定6月股市將大概率出現一輪牛市,你會什麼時候買入呢?我想5月都來不及了,最好是在年初。而且一些外資確實已經提前進來了,他們不會等到6月再行動。另外,計算出來的千億人民幣規模的新增資金中,只有一小部分會在6月真正的配置進來,是那些完全被動管理的指數基金才會馬上採取行動(由於是被動管理,指數成分股變更它們就要進行調整),但這部分連10%都不到(規模佔比僅約5.7%);其他絕大多數最多拿指數算是“參考”,雖然這些A股被納入了MSCI指數體系,但外資們到底什麼時候買這些成分股是他們自行決定的,他們可以擇時,不著急。

還有一個很容易就想到的判斷方法:以前其他國家入摩後市場有什麼反應,特別是亞洲國家。所以就有人分析了中國臺灣和韓國的經驗。它們納入MSCI之後都對股市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但不敢說就是入摩後帶來新增資金所推動的。因為股票市場是複雜的系統,由數不清的大大小小因素共同影響其短、中,長期的走勢,不同因素影響的範圍和時間也各不相同。你想象一下,如果在2007年牛市頂端6000點或2015年5000點時A股入摩了,能阻止隨之而來的持續暴跌嗎?肯定阻止不了。

馬碩:A股入MSCI,牛市開啟?投資者該如何行動?

A股入摩影響的是什麼?我認為是帶來資金增量和長期影響A股以及上市公司的國際地位。資金增量的影響是很難判斷的,因為被動管理的指數基金規模有限,佔比很低,這個力量很弱;但重要的是入摩這件事本身的含義重大。如果說開發並維護了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的中證指數編制公司是我國最知名的指數編制公司,那麼摩根士丹利就是享譽世界的最知名的指數編制公司。可以做一個類比:如果一個股票進入了滬深300指數,那就是一個運動員加入了省隊;如果一隻股票加入了MSCI體系,那就等於進入了國家隊,那肯定更厲害了。

被國際大牌的指數編制公司納入指數,就像是你寫的文章被功夫財經轉發了,想投資理財的人可能就會關注你,因為你已經被大平臺所認可。入摩對A股的長遠好處是巨大的,而且這個好處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從投資的角度思考其長期影響就是價值的再發現。外資的特點是喜歡穩健靠譜的大公司,產品優秀、已經有很高的穩定的市場佔有率、競爭力很強、甚至有穩定的分紅,以及比較容易判斷的可見未來,他們會投資這種公司,而且持股時間往往很長。就好像是我們要投資美國股市,大家的目標也一般都是蘋果、facebook、亞馬遜、阿里巴巴這種大公司,外國人看我們也是一樣的,面對一個相對陌生的但是又看好的市場,人自然的反應就是兩種:買自己聽說過的知名大公司,或者是買個指數基金。

馬碩:A股入MSCI,牛市開啟?投資者該如何行動?

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的234只股票幾乎都具備這種特徵:耳熟能詳,實力雄厚。入摩短期只能是增加一些資金,而增加資金對股價的影響只能說是正面的,但不能得出股價會漲的簡單結論,或者換一個說法,也許你就能更好的理解這個關係:入摩將導致部分股票外資持股佔比增加,但未必就會導致股價上漲。但是從長期來看,入摩對於那些想要或正在開拓國際市場的上市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個強大的背書,是一張“你合格了”的國際標籤。這將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提升提供潛移默化的幫助,會導致強大的公司繼續強大,賺更多的錢,股價上漲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投資者如何行動

回頭看看2015年的股災過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藍籌與白馬齊飛,到現在還是依然非常堅挺,我認為這是明顯的信號,也是一種市場態度的轉變。有業績支撐,真材實料的公司的股價才能上漲,靠吹牛搞題材會越來越不好使。這讓很多人無法適應。

投資者要做的就是專注業績優良的好公司,因為這種思路從長期看,無論是A股市場還是國外的股市都不會錯。如果你是投資基金那就省事了,直接買入那些估值比較低的紅利指數就很好,比如上證紅利指數和中證紅利指數的指數基金,這些指數的成分股大部分都出現在那234只入摩名單中,不需要專門去選擇有關MSCI指數的指數基金。

投資股票要比投資指數基金難得多,因為個體上市公司會消亡,但好的指數是永續的。入摩名單可以作為一個參考,聰明的投資者可以做到優中選優,如果認為自己不適合投資股票,選擇上面我說的指數基金就會很適合了。但還是需要提醒幾點:

❶指數成分股會變更,這是一個指數自然的更新迭代過程,現在看得到的一些成分股,不意味著以後還在其中,如果公司經營狀況下滑,就有可能被剔除出指數。所以不能拿這個名單作為標準答案;

❷成分股有了,不意味著外資就會馬上配置。剛才有講到,除了少量完全被動的指數基金必須馬上配置那些成分股之外,大量的資金只是用這個指數作為參考,是否要配置、什麼時候配置是他們自己決定的。你拿到名單,最多隻能說是拿到一些“好公司”,但還有更重要的另一半:“好價格”,需要你具體研究和跟蹤;

❸還是要談長期持有。無論是選擇股票投資,還是選擇基金投資的方式,長期持有的心態要建立起來。這是因為我們長期可以獲得的收益,其實就是好企業的增長與盈利。如果你喜歡的是好的企業和生意,或者是這些生意的組合,那麼就應該跟著這些公司一起成長,獲得他們的經營收益。說到底,還是要拿股票和基金當成一個生意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