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精算君首次關注到年輕人的養老問題時,遭到了幾個90後的質疑,現在談養老,是不是太早了?多數人將養老歸結為國家問題,但如果我們換種問法:你會在30年後內的某天裡,正式退休,失去了主要的收入來源,你有沒有足夠的信心,自己“錢包”裡的錢你瀟灑依舊,再活20年甚至更久?

我們常幻想著退休之後環遊世界、嘆茶聊天,但為了實現這些夢想,我們要面對什麼樣的風險?通脹之下,為了養老究竟要準備多少錢?什麼時候開始準備,錢從哪裡來?年輕人,今天我們來聊聊養老的問題。

一、長壽,真的是“福”嗎?

壽命更長了,活的更久,你有更多時間去實現退休規劃,是人生一大幸福。但長壽會不會變成“幸福的負擔”,還要看下,為了“享福”,我們錢包要準備些什麼:

a. 生活費

衣食住行,是生存最基本的剛需部分,年老之後,雖然各方面生活質量都會有所下降,但基礎的生存需要,是必須要滿足的。

b. 醫藥費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狀態將會迅速滑落,器官和各方面機能都會出現不可逆的退化,無論是新病還是舊患,都會面臨不可避免的醫療支出。並且醫療費用將隨著年齡持續增加,如果加上因傷病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的長期護理費,更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數目。

c. 其他費用

人過去的大半輩子,都在為家庭、事業而打拼,退休之後的理想生活是對自己的犒賞,也是滿足自己精神追求最充裕的階段。“享福”需要成本,這部分費用一般是基於個人的退休規劃,比如是旅遊、社交所需要的費用。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在清華經管學院與同方全球人壽發佈的《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中,大多數受訪者對退休之後的規劃是“陪伴親友、享受天倫之樂”以及“旅遊”,相信能夠時間充裕,又能維持一定生活質量,是大家對退休的共同訴求。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除了普通的娛樂生活規劃之外,如果涉及到財富傳承,那留給子女的財產都將是退休儲備所必須考慮的。

二、為了退休,我們要準備多少錢?

很明顯,活得越久,需要的錢則越多。如果錢不夠,長壽就不再是理想化的人生目標,而會變成赤裸的風險,是什麼阻止我們的存錢罐變滿,原因可能有這兩點:

a. 追不上的通貨膨脹

內地的通脹率逐年攀升,雖然有進行宏觀調控,表示有所回落,但不少人也質疑數據的真實性,畢竟即使到手工資是多了,但能買起的東西卻越來越少了。精算君曾經對此做過一個推算,利用M2同比增長速度,同國內的GDP增速進行比較,推算百元面鈔在過去10年的貶值速度,結果如下: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由上可見,人民幣的貶值並不是人的心理作用,過去10年一百塊的購買力縮水了將近一半,所以我們的退休儲備,既要存的夠,還要抵的過通脹的銷蝕,才能讓退休後的日子也能維持現有水平。

b. 持續上升的醫療支出

日漸發達的醫療技術,背後的代價是不斷走高的醫療費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在經歷醫療費用呈雙倍數字的增長,這個速度比通脹速度更為可怕。

在《匯豐未來退休生活全球調查》中,中國被調查的人群中63%的退休人員認為不良的健康狀況將使退休金的積累變得更加艱難,44%的準退休人員表示無法預測退休以後在健康醫療方面的開支。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為了抵禦上面兩種風險,我們要為退休準備多少錢呢?精算君考慮通脹、投資風險,來給大家算一算。

假設:

65歲退休,活到100歲(未來完全有可能),剛好用完所有養老金,退休後每月生活費需要5000元,退休金能穩定維持每年5%的穩定收益率,考慮3%的平均長期通脹率,在沒有國家養老保險的情況下,你在退休時要至少準備149萬元的退休金。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為了不讓退休的美夢變噩夢,怎麼儲備養老金,做好退休規劃確實很有必要,但從什麼時候開始,錢又從哪來呢?

三、年輕人,該考慮養老了

不少年輕人在第一次聽到養老的問題時,表示不以為然,大多數人認為自己還年輕,離退休還很遠。但等到50歲,人過中年之後,你離退休是近了,但可以做準備的時間卻更短了。從投資的角度上來講,距離退休時間越長,你所能承受的風險便會越高。

在本金一定的情況下,越早年齡開始儲備退休金,穩定利率下,能獲得的收益肯定是越多的。同樣的,如果目標金額一定的情況下,越早準備,需要的初始資金越少,壓力反而會更小。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假設我們要去實現上面假設案例中149萬的養老金儲備目標,每月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進行儲蓄,投資於一款偏股票的混合型基金,假設年平均淨收益率為6%(淨收益率已扣除各項管理費),從30歲開始儲備,到65歲退休時,我們每月只要投1082元,但如果從40歲開始,相同條件下,每月至少則要投2198元,要付出過去兩倍的努力,才能在退休時勉強達到目標。

所以準備養老計劃,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原則上越早越好。實務上根據現階段中國家庭的狀況,35歲左右,基本進入家庭和事業相對穩定的黃金時期,這個年齡精算君認為是開始退休儲備比較合適的階段。可以更早,但不建議晚於這個年紀太多,否則在年老時,事業上升空間不再的時候,儲備的壓力會相當大。

說完了時間問題,我們再來談下錢的問題,退休儲備的錢,如果只靠社保的養老金夠嗎。

三、養老只靠社保,夠了嗎?

根據花旗銀行做的調查《中國居民養老準備洞察報告》,

61%的受訪者將社保的養老金作為退休後的主要收入來源。養老金夠不夠用呢?我們必須要提到的養老金替代率問題。

所謂養老金的替代率,就是指退休後的養老金和退休前的工資的比例,它是衡量退休後生活能否比得上從前的通用指標。國際上對養老金替代率有著55%的警戒線標準,也是其最低標準。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根據清華大學楊燕綏教授2014年公佈的《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報告》,我國養老金替代率已經跌至40%左右。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替代率40%,也就是說退休金只有原有工資的40%,也就意味著你退休後的生活,不僅很難安享天年,甚至溫飽都可能成問題。國家也有通過上調養老金來改善替代率,但目前的效果並不明顯。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究其根本原因,在於養老金的漲幅既跑不過工資增長,更跑不過令人惶恐的通脹。比如福利健全著稱的深圳,2016年的平均養老金為每月4449元,即使現在已經退休,四千塊的養老金在深圳,在房、車不愁的情況下,這可能是一個讓解決溫飽的數字,但不會是一個讓你實現退休規劃、安心享福的數字。

未來養老金從何而來?國家養老保險必然是不能放棄的,它可以保證你年老時,有筆穩定的現金收入,並且還能逐年調增。但只是依靠國家的養老保險,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是需要自己有所準備。

四、除了養老保險,錢還可以從哪來?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1. 企業年金計劃

部分資力雄厚的國企會為自己的員工建立專屬內部的年金計劃,作為補充養老保險。但從企業年金計劃2004年推行以來,始終是集中在少數財大氣粗的國有企業。普通參保職工養老保險的員工中擁有企業年金的人數比例不到十分之一,大多數普通群眾難享福利。

雖然險資企業年金也還存在費率高、稅收優惠少的問題,對養老的貢獻,相較發達國家表現並不出色,但確實也是除了國家養老保險之外,可以幫助一部分人解決養老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2. 商業保險

a. 養老險

購買養老年金險屬於長期理財規劃,重點是在產品的保值和增值能力。

年金險分“延期領取”和“即期領取”兩種,所謂延期,是指生效後經過一段時間到達某個年齡才開始領取年金。即期就是生效後立即領取的意思。我比較推薦使用的是延期領取方式,使得賬戶價值有足夠長時間的積累。

另外,按照是否能參與保險業務盈餘分配分類,養老年金險還可以分成:

(1) 固定年金險,按固定年齡開始給付固定金額年金

(2) 分紅型年金險,相當於投資了混合債券、基金、其他金融衍生產品的組合產品

(3) 變額年金險,相當於“投資連結保險” + “最低年金給付保證”,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不同投資賬戶進行資產增值。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評價:原則上,第3種產品設計最適合於養老年金的資產增值,但目前受到國內資本市場現狀的限制,實際效果仍有待觀察。第1、2種產品,比較常見,消費者認知程度較高。固定年金險多數定價利率偏低,繳費多,年金少,分紅型年金在一定程度上更佔優勢。選擇分紅年金或變額年金都需要考察保險公司的資管實力。

養老保險的增值能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去體現。如果參保時間太短,或者買的是即期年金,缺少了“二次增值”時間,增值空間不大,很難真正滿足養老需求。所以,選擇用商業養老保險養老,一定要早點行動。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b. 長期護理險

長期護理險是主要是針對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保障,解決老人因疾病、傷殘或者年老之後,需要長期照顧的護理費用和服務問題。

在不少發達國家都設有公共長期護理險制度,美國則是通過商業長期護理險,幫助人們抵禦這種財務風險。根據2008年CLHLS調查,中國65歲及以上老人中度以上失能率為12.3,未來的失能人群會因老齡化的趨勢而更加龐大。但目前國內無論是社保,還是商保市場都缺乏優秀的長期護理產品,這一部分還處於摸索階段,在有切實可行的保障制度之前,大家還是要為這一部分風險,多做些其他準備。

3. 投資

當我們選擇做針對養老準備的投資時,建議選擇一些能產生穩定現金回報和增值空間的“投資品”,例如股票市場上慷慨分紅的“現金奶牛”股,還有就是提供穩定租金收入的商業住宅了。

股票方面,國內市場現在政策味道太濃,空間不大,可以考慮香港藍籌股的組合投資;投資房產,需要量力而為,要綜合考慮租售比、增值空間,眼光要長遠,更要理性。

4. 配偶、子女收入補充

相對其他方式,依靠家人的經濟支持,並不是建議個人養老首選的方式,但卻是中國環境下必要的補充。隨著社會觀念的改變,養兒防老已經不是大家期待的養老方式,越來越多人希望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但多個子女確實可以幫助分擔不少責任,起到風險緩釋的作用。

保乎 · 小結

養老的問題,由於房價壓力和老齡化的問題,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已經顯得比我們的父輩時代更加緊迫。每個人都應該提早對退休做好心理預期和經濟準備,社會福利尚未健全之前,養老還是需要靠自己

社會養老保險必須有。養養老保險雖然現階段並不完善,也存在缺口,但養老問題關係國家穩定,精算君其實不擔心最終兌付問題,集中爆發風險的可能性並不大。

儘早做好財務規劃,為退休做足準備。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對未來需要支出的費用進行理性預期,平衡當下和未來的財務需求;利用各種保障和金融產品,多元化投資,抵禦風險;提高儲蓄和長期投資的力度,注意通脹率和收益率之間的平衡。

在未退休前積極改善經濟條件,多賺錢,早規劃。晚年生活,經濟穩定,先得以“安身”,方能“立命”。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為了跑贏通脹早點退休,我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