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不鏽鋼切削,分享個人一點經驗

不鏽鋼是鉻含量高於12%,耐腐蝕性著鉻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碳含量C《 0.05 %,以鐵 (Fe) 為主要組成元素的合金,鉻與氧 (O) 結合,在鋼表面上產生Cr0O3保護膜,使材料具有不鏽的特性,最早在1912年發明,從垃圾堆中偶然發現的不鏽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應用在步槍槍膛裡。

關於不鏽鋼切削,分享個人一點經驗

前幾天有網友問我不鏽鋼加工時粘刀?怎麼處理等?今天我就以我所知道的談的下。

從車削刀具加工,可將不鏽鋼分為三類:鐵素體/馬氏體不鏽鋼,奧氏體不鏽鋼,雙相(奧氏體/鐵素體)不鏽鋼。

其中,鐵素體和退火馬氏體不鏽鋼具有和低合金鋼類似的切削加工性,因此可以使用切削鋼類的切削參數,但是鐵素體鋼有磁性,馬氏體不鏽鋼具有較高的碳含量,容易硬化,鐵素體和馬氏體的焊接性都很低。一般鉻含量為12-18%,其它合金元素的加入量很少。馬氏體不鏽鋼容易硬化,可用於餐刀、剃刀片、手術器械等。

關於不鏽鋼切削,分享個人一點經驗

奧氏體不鏽鋼是最普遍的不鏽鋼,最常見的組成是18% Cr和8% Ni (如18/8不鏽鋼和304不鏽鋼)。經常被稱為"耐酸鋼"包括超級奧氏體不鏽鋼,其鎳含量超過20%。加工硬化產生硬化表面和硬切屑,由此會導致溝槽磨損,從而引起零件上形成毛刺,應使用圓刀片或較小的主偏角。同時,其粘結作用強烈,易產生積屑瘤 對工件表面質量和刀具壽命會產生不利影響,建議使用鋒利的切削刃或正前角刀片。極佳的焊接性和良好的高溫性能。應用包括:化學、紙漿和食品加工行業,飛機的排氣歧管。

關於不鏽鋼切削,分享個人一點經驗

關於不鏽鋼切削,分享個人一點經驗

具有包含鐵素體和奧氏體的兩相結構,在雙相鋼中,通常鉻含量在18%和28%之間,鎳含量在4%和7%之間,這樣鐵素體約佔25-80%。在室溫下,通常鐵素體和奧氏體相各佔50%。用在化學、食品、建築、醫藥、纖維和造紙行業的設備上,以及加工過程中含有酸或氯的場合。也常用於海洋石油和天燃氣行業的相關設備上,在加工中最好使用小的主偏角,以避免產生溝槽磨損和形成毛刺,刀具和工件的夾持必須保持穩定。

關於不鏽鋼切削,分享個人一點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