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凱校長:實現學校”三強一領先”目標

王教凱校長:實現學校”三強一領先”目標

【王教凱專欄】

實現學校”三強一領先”目標

2018年新學期教職工大會上,我提出了學校要艱苦奮鬥三年的主張,實現由站起來到強起來華麗轉變。適逢新時代學校重新規劃佈局了學校藍圖,充分發揮學校兩個優勢即十二年一貫制優勢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域優勢,實現學校“”三強一領先”目標,即教師隊伍強、課程建設強、課堂教學強,打造科技領先學校。

這裡就課程建設說點想法:

1

課程是學校的主要載體,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校教育特色的標誌,課程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品,讓不同孩子在課程中汲取成長所需的不同營養品。課程建設是學生個性發展的保障,課程建設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所學校,如果沒有自己的課程資源,學生沒有自己的選擇機會,如果僅使用國家的統一課程,僅是刻板劃一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如果只注重共性而沒有個性,學生就會千人一面,教師就會停步不前,學校就成為一潭死水,學校也就內涵不起來。

課程要具有多樣性、可選擇性。

正如超市的發明、自助餐的產生,都是因為它們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而被人們所鍾愛。

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那就是要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設置豐富多樣、靈活而又能選擇的課程。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而且又適合自己的課程“套餐”,使學生學會選擇,在選擇中學會學習,在選擇中拓寬學生的發展渠道,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條件。

王教凱校長:實現學校”三強一領先”目標

2

我們學校,充分考慮十二年一貫制的特點,以核心素養為中心,圍繞學科文化、學科拓展、學科實踐三個維度,縱向打破學段圍欄,突出學科發展連續性;橫向打破學科界限,突出學科普遍聯繫性。文化課程自上而下,科藝體課程自下而上,讓學生充滿選擇的餘地,普教人才和創新人才培養並行推進,學校研發的95門課程,猶如一個課程大超市,到目前學校在原有課程基礎上開展課程群建設,每個學生結合個性特點可以自主選擇,更好地滿足學生髮展。

課程改革的方向是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

目前,學校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學校課程和選修課程,然而,國家課程已經佔到課程總量的80%以上,改革的重點恰恰在於如何將國家課程校本化,從過於集中的大一統方式轉到高度的可選擇性上來。

如何通過彈性課程、校本課程、班級課程、選修課程等等,讓學生有更多選擇的可能,是目前必須及時調整和努力的。

王教凱校長:實現學校”三強一領先”目標

3

這些年,我們立足國家課程拓展、社會實踐大課堂、中華優秀傳統文課程化教育課程等,著力研發孩子們成長需要的特色課程。

比如,植根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德育實踐課程,起源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學課程和傳統節慶課程,基於學科教學的整合課程,基於探究創新的科技課程、基於閱讀的繪本課程等,讓學生個性得到了充分發展。

本著紮實踏實務實的作風,我們不問前程只求耕耘,課程建設收穫了點滴成就,2017年學校被評為“北京市課程建設先進學校”。

王教凱校長:實現學校”三強一領先”目標

課程建設的路上我們一直在前行,我們的努力目標是紮實的做最樸實的事情,讓每一個孩子獲得真實的成長,舒展生命個性張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