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曆史故事:“立夏稱人”的傳說,原來節氣這麼好玩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洛陽曆史故事:“立夏稱人”的傳說,原來節氣這麼好玩

立夏

立夏芝麻小滿谷。

立夏前後,種瓜點豆。

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

些立夏的農諺、俗語,你知道嗎?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夏是民間農曆重要的「八節」之一,八節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立夏預示著夏季的到來,江南正式進入雨季。

洛陽曆史故事:“立夏稱人”的傳說,原來節氣這麼好玩

古人將立夏的15天分為三候:螻蟈鳴,蚯蚓生,王瓜生。這個時節,螻蟈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忙著幫農民們翻鬆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日日攀長。

在過去,立夏除了對農事上的重要指導作用,還流傳下來各種有意思的習俗。

比如民間有鬥蛋的遊戲。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

洛陽曆史故事:“立夏稱人”的傳說,原來節氣這麼好玩

古時還有立夏有「立夏秤人」的習俗。

關於「立夏秤人」的習俗,大家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來一起聽聽關於立夏秤人的故事吧~

故事簡介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蜀國君主劉禪投降,被軟禁在魏國都城洛陽。

蜀國大將孟獲一心救主,來到洛陽,懇求魏國相國司馬昭放了劉禪。司馬昭告訴孟獲,劉禪在洛陽生活的十分開心。孟獲不信,堅持要見劉禪,可是看到劉禪本人後,發現劉禪不僅玩物喪志,而且還不想回蜀國。

孟獲雖然傷心,但是要求司馬昭保證劉禪可以吃飽喝足。

司馬昭於是就想出了給劉禪稱體重的方法,來確保劉禪能吃飽喝足。

而這一天正好是立夏,於是就有了《立夏稱人》

的故事。

洛陽曆史故事:“立夏稱人”的傳說,原來節氣這麼好玩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節氣等故事典故,還有很多呢?

學習傳統文化,孩子受益良多

1、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百科知識

自古,二十四節氣就成為了中國獨有的歷法記錄方法,其對於人們生活作息以及農業生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今天的故事中,我們通過立夏稱人這個節氣習俗的來歷故事,讓孩子們可以深入瞭解節氣故事,從而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的博大精深。

當然,除了節氣習俗之外,我們重新改編的故事裡,增加了大量的歷史背景和成語典故。在孩子們開心收聽故事的同時,我們希望帶給孩子更多的是知識體系。

洛陽曆史故事:“立夏稱人”的傳說,原來節氣這麼好玩

2、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以及浸泡式的認知

不得不說,中國傳統文化上下五千年,經過時間的沉澱與洗禮後,依舊傳承至今的,都是閃光的金子。

比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它是無數先輩根據氣象變化和農業作息的關係,總結出來的成果。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更是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通過講述“立夏稱人”這個習俗的來歷故事,不僅僅可以讓孩子們瞭解到“稱人”原來就是給蜀國後主劉禪稱體重,而且以孩子們最容易接受也最喜歡的故事,開啟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浸泡式認知模式。

通過閱讀本文,相信大家對於立夏又會有一個全新的認知。

互動話題

立夏了,表示夏天已經來了。

你喜歡夏天嗎,關於夏天,你印象最深刻事情是什麼呢?是童年教室外的蟬鳴,還是小賣部裡的冰淇淋…快在留言裡一起聊聊吧!

洛陽曆史故事:“立夏稱人”的傳說,原來節氣這麼好玩

關注歡樂25度,關注孩子成長,做智慧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