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老師您得勁揍”

人的成長環境很重要,而好的成長環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各方面來共同創造。不過,從現在的情況看,各方面並沒有形成一個良性互動,孩子的成長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

“孩子不聽話,老師您得勁揍”

“孩子身邊必須要有個能管得住他的人,否則會變得無法無天,遲早會出大問題”,這是許多人的共識。在過去,有不少家長把管孩子的責任寄望給老師,在把孩子送到老師手上的時候會經常說一句話:“如果不聽話,您得勁揍”。而當時的教書先生也確實能管得住孩子們,因為他們手上有戒尺,他們可以對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實施懲戒。幾乎有所的孩子都很怕老師,筆者也是這群“膽小鬼”之一。就連少數在家裡非常頑劣的孩子,在學校見到老師也是敬畏三分,家長尊敬老師、學生敬畏老師,老師成了管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

“孩子不聽話,老師您得勁揍”

正因為有了這份敬畏之心,這些孩子在接受學校教育時,很少會有“突發事件”發生;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份敬畏之心,這群孩子在長大之後能很好的進行自我約束。當他們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就的時候,會很感激老師曾經的嚴厲。相反,那些對學生不聞不問的老師,在學生長大之後,會覺得這種老師很不負責。人們對老師的嚴格習以為常,看到有老師批評、懲戒學生也並不稀奇。

時至今日,敢揍學生的老師不見了,原本嚴厲的老師“溫柔”了很多,原本會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懲戒的老師也變得特別“慈祥”,教師們不再嚴厲的斥責學生,他們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引導學生專注學業並建立正確價值觀。這本是一個好的變化,結果還是出了不少問題。

“孩子不聽話,老師您得勁揍”

早前有一個視頻,某初二班級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被老師提問,這位學生認為是老師故意刁難他,課後跟隨老師到辦公室,要求老師出去跟他“單挑”,老師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這位學生就在旁邊撕扯著老師的衣服,想把老師拽到辦公室外面,還對老師進行言語上的攻擊,甚至是拳腳相向。辦公室有幾位男老師對這位學生進行輪番勸解,但毫無效果,無奈之下只有報警,後來在派出所的介入下,這位學生才罷手。

不敢想象這件事對當事老師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傷害;也不敢想象這個無知無畏的少年長大後,會給社會帶來什麼。而這種學生“霸道”的新聞並不少,經過這些年的報道,已經讓教師們明白一個道理:先保護好自己!於是教師們不願管學生、不敢管學生。

“孩子不聽話,老師您得勁揍”

每個人都很清楚,學生在做出出格行為之後,基本上都會被各種理由“原諒”,社會各界也會呼籲學校、教師要寬容、厚待這些犯錯的孩子;一些專家學者也“建議”教師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要讓每個孩子都成材成器。而一旦出現學生問題,人們會第一時間責備教師“沒教好”。如此一來,一些家長也就形成了定勢思維: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並不是孩子的錯,是老師的錯,是這些老師沒有把自己的孩子教好。

於是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現象:家長捨不得管孩子,卻要求教師把他們的孩子管好,但他們又不願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委屈”,總覺得老師對學生過於嚴厲,然後會對老師有一種天然的防備;而教師只能迎合社會和家長的期望,哄著學生、捧著學生,讓這些學生在甜言蜜語和讚美聲中成長。與此同時,人們對教師的要求和期待越來越高,“教師要為教育事業獻身”這樣的聲音隨處可見。某中學陳老師說:“我不敢為教育事業奉獻全部,因為還有個家需要付出”

“孩子不聽話,老師您得勁揍”

一方面,教師的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另一方面,社會各界強烈呼籲要給學生“減負”。一個在溫室中長大的孩子,沒有多少學習壓力、沒有接受過什麼嚴厲的批評、沒有經歷過挫折,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一旦他們離開學校,走上社會,又能承受住多大的打擊?連懲戒都不知道為何物的孩子,能適應社會的殘酷嗎?

不管怎麼說,在沒有懲戒的情況下,“思想教育”是蒼白無力的,很難起到很好的作用。事實上,也有少數人提議“有必要對那些隨意挑戰秩序的學生施以嚴厲的懲戒”,不過,這個聲音只相當於往大海里滴一滴水,泛不起任何波瀾。

“家長捨不得、老師不敢管”是教育的悲哀,它會逐漸吞噬教育的根基,到那時,我們再去討論要不要“給那些頑劣的學生一點顏色看看”,就太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