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政府推行國民“煉成”教育,即從“總體戰”角度提倡“國民軍隊化”。民眾的軍事訓練,一般以職業為主,如農村、工廠、學校的軍事訓練,團體的軍事訓練,主要是防空、防火演習,一般由軍隊組織。內閣會議相繼通過《新體制勤勞行動綱要》《學徒戰時動員體制確立綱要》《決戰教育措施綱要》,全力鼓動民眾投人戰地。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政府推行國民“煉成”教育,即從“總體戰”角度提倡“國民軍隊化”。民眾的軍事訓練,一般以職業為主,如農村、工廠、學校的軍事訓練,團體的軍事訓練,主要是防空、防火演習,一般由軍隊組織。內閣會議相繼通過《新體制勤勞行動綱要》《學徒戰時動員體制確立綱要》《決戰教育措施綱要》,全力鼓動民眾投人戰地。

“支那事變”的非常時期,從1937年9月15日開始的為期四天的關東防空演習。

女子義勇隊在雨中訓練。從全國選拔23-48歲的婦女集中訓練,然後回鄉擔當指導官。

1939年4月,關東學生大演習。圖為中途休息的學生。

關東學生大演習中的行進隊。

關東學生大演習的學生在“長門”艦上。

高島屋戰時防空服廣告。

戰時女性防空服。

相撲隊員扛槍點名訓練。

1940年秋,早稻田大學的學生在校外訓練。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一卷《戰爭動員》, 曹大臣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