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引起無數人情感共鳴!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引起無數人情感共鳴!

此詞的寫作時間不可確考,從其所表現的強烈退隱願望來看,應是蘇軾在宋哲宗元祐時期(1086—1093)的作品。元祐元年(1086)蘇軾被召還朝,任翰林學士、知制誥的重位。但政敵多次陷害雖未得逞,卻使他對官場生活無比厭倦,感到“心形俱悴”,產生退隱思想。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引起無數人情感共鳴!

行香子·述懷

宋代: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夜氣清新,塵滓皆無,月光皎潔如銀。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對月,須盡情享受。名利都如浮雲變幻無常,徒然勞神費力。人的一生只不過像快馬馳過縫隙,像擊石迸出一閃即滅的火花,像在夢境中短暫的經歷一樣短暫。

雖有滿腹才學,卻不被重用,無所施展。姑且借現實中的歡樂,忘掉人生的種種煩惱。何時能歸隱田園,不為國事操勞,有琴可彈,有酒可飲,賞玩山水,就足夠了。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引起無數人情感共鳴!

人生苦短,懷才不遇,建功無望,入仕之時亦生退隱之心,這是古代文人普遍的矛盾。於是有花間的沉淪,有避世的歸隱,而蘇軾是豪放達觀之人,“且陶陶、樂盡天真”,似乎忘掉了人生的煩惱。此詞雖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作者的苦悶、消極情緒,但“且陶陶、樂盡天真”的主題,基調卻是開朗明快的。而詞中語言的暢達、音韻的和諧,正好與這一基調一致,形式與內容完美地融合起來。據宋人洪邁《容齋四筆》所記,南宋紹興初年就有人略改動蘇軾此詞,以諷刺朝廷削減給官員的額外賞賜名目,致使當局停止討論施行。可見它在宋代文人中甚為流傳,能引起一些不滿現實的士大夫的情感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