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至1945年的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在這八年間湧現出很多英勇的抗日軍民,其中有這樣一批特殊的八路軍,他們是是一群反戰的日本人,有些是日本反戰人士,有的是被俘的的日軍士兵。他們在八路軍和反戰人士的感召下,加入到中國抗日的大軍中,被稱為“日本八路”。


1937年至1945年的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在這八年間湧現出很多英勇的抗日軍民,其中有這樣一批特殊的八路軍,他們是是一群反戰的日本人,有些是日本反戰人士,有的是被俘的的日軍士兵。他們在八路軍和反戰人士的感召下,加入到中國抗日的大軍中,被稱為“日本八路”。

照面中蹲在第一排的這個身著八路軍軍服的士兵,名為宮川英男。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加入八路軍後,根據他是日本人的便利條件,上級將其派到敵佔區進行宣傳工作,他工作期間十分賣力,給很多敵佔區反戰的日本兵帶來很大感觸,不幸的是在1945年,宮川在根據地被日軍包圍,最後英勇犧牲,年僅27歲。

在抗戰結束前,參見八路軍的反戰人人士和日籍士兵超過1500人,很多人都是受不了日軍的殘暴行徑和虐待,紛紛投誠參加八路軍。

這些日籍八路軍在部隊中發揮了的很大作用,他們很瞭解日軍的武器裝備及戰術思想,給八路軍講解如何對日軍作戰,在後期的戰鬥中這些知識起到了很大作用。

他們還積極參加對日軍的反戰宣傳,印製日文反戰傳單,在思想上對日軍進行瓦解,在他們的影響下,很多日軍士兵出現厭戰、逃跑的現象。

圖為兩位日籍八路軍士兵正在印刷反戰標語,另一位在畫反戰畫報。

圖為一組日籍八路軍正在利用擴音器對負隅頑抗的日軍士兵喊話,這些政治武器在戰場上是雙方減少了很多人員傷亡。

戰爭結束後,這些日籍士兵大多數選擇回國,也有一些人選擇留在中國,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很多回國後的日籍士兵都受到異樣的對待,他們被認為是“叛國者”。一位名為小林寬澄的日籍士兵,他這樣描述回國後的經歷,他說“回國後經常受到監視,找工作也十分困難,只能靠打零工度日,但是我從來沒有後悔參加八路軍”。

圖為2015年已經96歲的小林寬澄,他作為日籍八路軍代表被邀請參加反法西斯勝利70週年大閱兵,小編在這裡對她們表示由衷的敬意。如您有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