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區大虹橋路28號,介於蜀崗和市區之間,始於乾隆御碼頭,北止至蜀岡平山堂、觀音山。佔地面積近2000畝,其中水面面積700畝。


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區大虹橋路28號,介於蜀崗和市區之間,始於乾隆御碼頭,北止至蜀岡平山堂、觀音山。佔地面積近2000畝,其中水面面積700畝。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上面積700畝,遊覽區面積100公頃。

“瘦西湖”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錢塘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裡的美景後,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為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臺等。

1988年瘦西湖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主要景點:大虹橋 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年間改建為石橋,如長虹臥波,改名虹橋。現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

主要景點:長堤春柳 堤長六百餘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每當陽春三月,春花繽紛爛漫,柳絲婀娜起舞,飛揚如煙。相傳當年隋煬帝楊廣為到揚州,下令開挖南北大運河,河道開挖好之後,翰林學士虞世基建議在河兩岸種植柳樹,一來可以遮蔭,同時也可以保護堤壩。隋煬帝當年還親手栽了一株柳樹,並賜姓為“楊”,後來人們便稱柳樹為“楊柳”。


主要景點:吹臺 又名釣魚臺。相傳乾隆曾於此釣魚而得名。釣魚臺巧妙地運用了“框景”手法,成為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經典之作。

主要景點:鳧莊 鳧莊建於1921年,是揚州鄉紳陳臣朔的別墅。鳧莊之勝在環於水而又鳧於水,反映出當時的園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這裡有平臺雕欄,可以露天而坐,憑水而眺。西側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於此仰視橋亭之美,俯視游魚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