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孩子也讀中學……

如果我的孩子也讀中學……

最近經常和朋友們聊起關於培養孩子的話題,深有所思,略有所悟,看著身邊因為擔心而焦慮的家長們,不由得有些嘆息。

今天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想和大家一起聊聊,如果我的孩子也讀中學……我能為他做點什麼?

坦率的說,在一個優秀的集體裡,前二十多名的同學,只要時機適宜,誰考班上第一名都有可能。

如果我的孩子也讀中學……

如果孩子考了第一,家長會怎麼做?是不是各種表揚、誇讚、獎勵堆上來,讓孩子受寵若驚。為啥叫“受寵若驚”呢?家長們肯定會說,孩子得了第一就應該表揚和獎勵。其實不盡然,殊不知孩子心理會有多大的壓力,因為他不知道下一次考試不得第一大家又會有什麼反應,他或許不是不知道,是不敢想象。

如果我的孩子也讀中學……

“考了第一名,不要有壓力,這一次已證明了你有考第一名的實力。以後,出現名次上下浮動都很正常,以平常心對待。”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會如是說。因為我知道孩子在高興之餘在擔心著什麼。


1、關於分數。

正確對待不同學習階段的任務和主要目標:

小學——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要責怪孩子,培養孩子像考試一樣做認真做作業,像做作業一樣地輕鬆考試。這樣孩子會在一個愉快輕鬆的環境下學習成長,童年沒有陰影。所以,孩子對考試分數沒什麼壓力,很少有發揮失常的時候,成績也差不到哪去。

初中——考試,只要考出孩子的真實水平,就可以。比如,你的真實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讓孩子認識到努力付出會得到對等的回報。人生處處是考場,從容面對,考出自己真實水平就好。在家裡,不要嘗試者用物質與分數,成績掛鉤,那種掛鉤很容易培養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離了學習和生活的本質。只要做到孩子不缺錢、不缺愛,在當今充滿誘惑的時代,到外面走彎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關於生活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享受生活不是要等孩子長大以後,而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有一次,一位長輩對孩子說,你父母對你這麼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你的父母。我立馬更正了這種說法,對他說: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每一天。

所以,學習只是孩子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電影、踢足球、適當上網玩遊戲放鬆、去陪伴疼愛他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女生等等這些讓孩子的生活很豐富,讓孩子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有來自對生活的感悟和對愛的理解。

如果我的孩子也讀中學……

3、關於閱讀。

閱讀,是很好的學習習慣,而閱讀經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徑。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處。在閱讀的之初,並不一定感覺到明顯效果,但寫起作文來,筆下的文采彷彿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這就是文化的薰陶,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閱讀者的生命。

閱讀經典名著,能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是最高層次的享受。

如果我的孩子也讀中學……

4、關於音樂

閱讀、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其終極意義都是讓人在某一階段感到愉悅,讓靈魂舒展,輕盈。高雅的音樂能讓人緊繃的神經得到放鬆,優美的歌詞會慢慢薰陶自我的情操,也成為孩子作文的素材之一。

5、關於獨立

現在的孩子叛逆心極重,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時候,要做得自然和隨意,潤物細無聲,不露痕跡,學會互相尊重,不強行攤派。記住,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因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隻有一個選擇,可以有很多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要用家長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給孩子一個獨立自由的空間,讓他一路思考一路成長,我們要做的是一路尊重一路陪伴,這樣孩子長大了,遇事不逃避,學會思考,有自己的主見。

如果我的孩子也讀中學……

6、關於粗心

經常聽見有家長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這次錯的題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

在這裡,我想談一談我的觀點: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紮實的表現!

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藉口。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可以理解,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紮實。

7、關於能力

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儘量放手。家長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並及時鼓勵肯定孩子。爸爸媽媽終將老去,要學會把舞臺適時地讓給孩子,讓他們發揮。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8、關於自信

中華民族是個謙遜的民族。在教育孩子方面,卻容易走入一個誤區。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做得對的時候,我們要及時肯定和表揚。

如果我的孩子也讀中學……

我們在平時同朋友談話時,談到孩子的時候,要學會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優點。其實,孩子們偶爾會聽到,表面會裝得不在意,實際上,他們很在意,得到肯定的這些優點,他們會繼續堅持,越來越好。會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樣優秀的樣子去校準自己的言行。

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就事論事地分析。不哆嗦,不翻舊賬。正確面對事情,改正就好。事情過了,繼續過美好的生活,不要把負面情緒過分強調和延伸。

9、關於必然性與偶然性。

或許孩子考第一名是偶然,但是,現在我想告訴大家,當爸爸媽媽用心地把孩子呵護好了,這種偶然,就是必然!孩子具備了努力、堅強、細心、有愛心等等這些品質,偶然地考上一次或幾次第一名就成了必然。

如果我的孩子也讀中學……

為人父母也是一種學問,如何培養好下一代或許是現在父母面臨的重大課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