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寧波菩提嶺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江浙一帶幾千年前就有人類活動,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根基,伴隨著人類活動的頻繁,加之此地多山多樹的地質特點,因而在很多高山溝壑間也就出現了大量長短不一、景色各異的道路,這都是為躲避戰亂,身居山裡的古人與外界交流的“必由之路”。最近幾年全國各地興起的戶外徒步熱潮,使這些過去城裡人幾乎“無人問津”的古道,彷彿一夜之間竟然成了眾多戶外“驢友”推崇的旅遊線路了。我注意到網上介紹這些古道的數量實在太多,多到都無法統計。即使網上推出的什麼什麼“幾大”古道之類的排名,也是眾說紛紜、自說自話。

最近看到網上一組寧波菩提嶺古道的照片引起我的興趣,這條古道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古道周圍的美麗風光,尤其圍繞山頂的那一排排醒目的風車及旁邊一條開滿鮮花的柏油公路,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異常漂亮。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於是4月6日至8日我從上海到寧波去徒步這條景色優美的古道並順便遊覽寧波市區的幾個景點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第一天:上海--寧海--前童古鎮--寧波市區 (4月6日)

4月6日一早出門從上海乘高鐵到寧波市,因為考慮到高鐵到達寧波差不多已是中午,若下車後直接去菩提嶺古道,時間明顯太緊張。所以我在高鐵上補了一張到寧海的車票,乾脆先直接去位於寧波市寧海縣的前童古鎮,第二天再去菩提嶺古道。

前童古鎮早有耳聞,也看過不少它的照片,一直想去看看。高鐵中午1點到達寧海縣,下車後看到馬路對面的建築物上有一排醒目的漢字:“寧海汽車站”。諮詢裡面的售票員去前童古鎮怎樣乘車。售票員很客氣地告訴說去外面路口,先乘坐公交車去寧海客運西站,從那裡換乘直達前童古鎮的大巴。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據網上介紹說:前童古鎮始建於南宋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地處浙江省寧海縣西南,村落按"回"字九宮八卦式佈局。童姓祖先按照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引進村莊,潺潺溪水挨戶環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淨衣,家家連流水小橋,戶戶通卵石坦途。青藤白牆黑瓦,石頭鏤花窗戶,雕樑畫棟門樓,蒼涼中顯現出昔日曾經的繁華。

走進古鎮,感覺和江南很多古鎮有相似之處,很多房屋都有大量屋簷上精美的木雕和窗戶的石雕。

前童古鎮的風景優美,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韻濃重的鄉村畫,一段優美動人的江南絲竹調。據介紹前童以民居佈局奇特,明清古建築群保存完善以及人才輩出而聞名遐邇,始建於宋末,盛於明清,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間各式古建民居。這裡“家家有雕樑,戶戶有活水”。如有興趣可查閱網上有關前童古鎮的介紹。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這裡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各個小路基本都是舊時的卵石鋪就而成,穿行在這樣的街巷小路,頗有一種回到過去的舊時代的夢幻中的感覺。這裡沒有西塘、烏鎮等古鎮商業化的那種喧囂的酒吧,熱鬧的小吃街和燈紅酒綠的夜市。遊客不多四周相對比較安靜,悠閒。比起那些嚴重商業化出名的古鎮,前童似乎還是一個未開發的古村落,這種狀態其實才是我希望體驗看到的。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不知轉了幾條小巷,忽然看到沿街巷口盡頭處有幾個農家開的小吃鋪,選了其中一家進去,店鋪主人熱情地介紹說前童有三寶:前童豆腐、前童空心腐、前童豆腐乾。

我一聽噗嗤笑了起來,開玩笑說:“你這哪是什麼“三寶”,就一寶——豆腐”。店鋪主人有些不好意思。

我選了在靠門邊的一張小凳子坐下,要了一碗豆腐花品嚐。白嫩清淡的豆腐上面覆蓋著一層細如髮絲般的綠色小蔥,小蔥周圍漂浮著幾滴麻油和黑芝麻。一股豆汁的清香撲鼻而來,含一口雪白的豆花塊細膩圓滑,舌尖稍有活動豆花便瞬間下肚。

我挺納悶的是上次在江山二十八都吃的豆腐也和這裡的一樣味道、口感非常好,可在城市買的豆腐怎麼做也做不出這樣的味道呢?

我問店主是什麼原因,店主一臉驕傲地說:“我們這裡都是自己磨的豆腐,從不添加其他什麼怪東西”。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前童古鎮面積不大,走出古鎮還不到5點。在街上猶豫片刻後還是決定離開寧海去寧波市區。

由於中途沒有片刻耽擱,終於趕上5點50分從寧海開往寧波市區的一班長途大巴。

寧海距離寧波市區大約有近80公里的路程,從寧海上車時天色已昏暗,司機不知和什麼人用當地口音著打電話,好像在諮詢高速公路的通車情況,我能隱約聽出個大概意思,高速公路封路不能走,只能走國道了。

好在一路燈火輝煌,倒也沒有鄉間僻壤的感覺。司機後來說原本70分鐘到達寧波市區,今天晚了20多分鐘。

到達寧波市區已近晚上8點,天色已晚。我直接找了一家快餐店吃飯,住宿,抓緊休息,準備迎接第二天的徒步。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第二天:寧波市區--雁村--菩提嶺古道--東錢湖--老外灘(4月7日)

第二天天氣格外晴朗,不到7點我已乘坐市區公交車趕往位於寧波塘溪鎮童夏家村雁村,高德地圖顯示大約需要2個多小時才能到雁村。

或許這條古道在寧波市已很有名氣,這趟公交車上大約有十多個退休老人也身著各色衝鋒衣,揹著雙肩包,不用說他們一定也是去菩提嶺古道徒步的。這一路我感覺是和一群烏鴉為伍,這些人估計太興奮,在車上不知疲倦地嘰嘰喳喳,聲音尖利刺耳,說著我一句都聽不懂的寧波話,沒多久我被吵得頭昏腦脹,索性帶上耳機閉目聽起音樂來。

公交車到塘溪鎮後再換乘開往雁村的鄉間中巴車,經過2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到達雁村。

雁村,位於寧波市鄞州區塘溪鎮最邊緣的小山村,因整個村莊的形狀像一隻展翅的大雁而得名。村內擁有多處古道、古橋及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素來享有“寧波的香格里拉”的美譽。民居沿溪而築,順著山勢緩緩向上。其地基多用山石壘起,一塊塊顯得乾淨而質樸;綠樹、溪水、村居、古道,就如一幅濃淡相宜的中國山水畫,還有淳樸的村民在這裡生生不息,彷彿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令人神往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的村民在這裡生生不息,彷彿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令人神往。

古時,菩提嶺古道還是當地人外出、外地人進鄉的必經之路,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赤堇鄉人到奉化,必走菩提嶺;到橫溪,必走雙石嶺;到韓嶺,必過張家嶺"。原來,嶺南側山嶽有一座“菩提禪寺”,這條與之相鄰的古道也因此得名。相傳南宋時期,小康王逃難時就經過此道。解放初期,菩提嶺古道是赤堇鄉最熱鬧的地方。那時,當地有一個鄒溪廟,經常舉辦廟會。不但本地人熱衷參與,就連十幾公里外的奉化人也會經古道成群結對地趕來,到廟裡祈福。

雁村的景色很漂亮,然而從中巴車上下來幾十個徒步的人,也許他們對此地非常熟悉,面對美景熟視無睹三三兩兩結伴匆匆而行。我看時間尚早,沿著公路觀賞起雁村的優美風景,並拍下幾張漂亮的照片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說真的,越來越喜歡獨自出來旅行徒步。因為這樣的好處實在太多:不用去花心思考慮別人的感受,可以隨心所欲四處遊走,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看到漂亮的景色拍照前有充分的時間考慮如何構圖、如何站位、如何設置、如何在後期調出什麼效果等等攝影問題。旅途中往往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或困難,我總會以一種樂觀的態度對待,如果有結伴同行的人那情況就未必如此樂觀了。

我很贊同“旅行的真諦在於旅行的過程”這一觀點。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此外,前幾年我還偶爾參加上海市驢友群的戶外徒步活動,漸漸發現這裡參加活動的人群不像咱大西北以中老年朋友為主,這裡的戶外徒步組織幾乎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和他們一起徒步不僅體力很難跟上隊伍,沿途幾乎無話可說,交流困難,毫無樂趣可言。你在沿途遇到一些優美的畫面要停下腳步拍幾張照片,可人家卻不斷催促急急火火的趕路,這時估計你連欣賞美景的雅興都蕩然無存。人家走完既定線路後直接上車打道回府,他們純粹是為徒步而徒步,即使那些近在咫尺的周邊景點也不會光顧。

也能理解畢竟這類戶外組織屬於商業行為,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降低成本,如何盈利最大化的問題。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穿過雁村走向菩提嶺古道,一路綠色田野偶爾有農民在地裡勞作。走了不多一會來到一處叉道口,我駐足左顧右盼不知走哪條路,就在我猶豫不前時,見不遠處有一中年男人開著一輛敞篷的電瓶觀光車過來。

“師傅,去菩提嶺古道走哪條路?”我指著眼前的岔道問道。

“兩條路都能走”。中年男人停下車子說。

“這荒郊野嶺一個人都沒有,你拉誰呀”?我有些不解。

“這是人家農家樂的車站”。男人指著大山裡面說到。

我選擇了一條自認為比較平坦的線路向大山深處走去。

大約中午12點左右我登上山頂,在藍天、白雲、綠樹、紅葉、黃花、青山的映襯下,一條平坦彎曲的盤山公路蜿蜒曲折,抬頭還有不斷髮出“呼呼”響聲的風車相伴,寬闊的茶園也依偎在旁。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回望走過的那條鋪就著粗木樁的菩提嶺古道,頗有一絲自豪感襲上心頭。

這時遠處走來兩個年輕人,他們一臉幸福,欣喜如狂地沿著公路飛奔而去。我知道一般登上山頂的人自然會被眼前的美景迷住,會沿著公路徒步一番。

可我則不行,時間對我而言非常寶貴,因計劃下午還要去其他景區,登上山頂欣賞了大風車及公路兩邊的美景,感覺了卻了我的一樁心願,在此不敢久留,休息了一會便依依不捨下山去了。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幾年前我們曾帶可可來過這裡,當時去了東錢湖最有名的“小普陀區”景點,我再次來這裡是想看看在湖邊能否拍到幾張漂亮的風景照片而已。

下午5點多回到寧波市區,安排好住宿後休息了一會又乘公交去寧波有名的景點--老外灘遊覽。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在老外灘下車天色已臨近黃昏,西面天空一片紅霞,我趕快走上甬江江大橋,拍些晚霞的景色,可惜大橋對面一片高樓正好遮住了太陽,不過四周的風景在晚霞的映射下還是非常漂亮美麗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寧波老外灘位於寧波市三江口的江北岸,是進入寧波古城的門戶。寧波在唐代即為中國四大港口之一,鑑真東渡的起始點就在寧波,在南宋時期為中國三大港口之一,並設立市舶司專門負責管理對外貿易的。雖然清政府一直採取閉關自守的對外政策,但寧波與日本、南洋各地一直保持著藕斷絲連的貿易往來。清初中國缺銅,政府鑄銅錢和民間制銅器多通過寧波從日本進口銅及銀等;而日本也從寧波進口江南的絲綢、棉布、瓷器等。在清代實行全面閉關之時,寧波是唯一保留了對外貿易的特殊港口。這種特殊的港口地位從1644年到1684年左右,時間長達約40年。

目前保存下來的文物建築有:英國領事館、巡捕房、侵華日軍水上司令部、浙海關、天主教堂、江北耶穌聖教堂、寧波郵政局、通商銀行等還有一些民房,如老"宏昌源號"、商人私宅"嚴氏山莊"、"朱宅"等建築,這些建築具有濃郁的歐陸風格,代表了英、法、德、荷等多國建築風格。與中國傳統民居形成鮮明對比。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走下大橋就是老外灘景區,沿著江邊,外國領事館、天主教堂、銀行、輪船碼頭一字排開,幾乎記錄了寧波開埠的整段歷史。這些建築,至少有100多年曆史。站在江邊一陣清風夾帶著春天的溫馨迎面襲來,夜色中的酒吧,歌廳門前霓虹燈火五彩繽紛。由於在上海生活多年,早已見識了魔都外灘夜景的迷人風采,因而對寧波老外灘的夜景似乎沒有多少心動異樣的感覺,注意力始終放在如何拍出一張與眾不同的照片上。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第三天寧波市區--老外灘--慶安公館--天一閣--月湖(4月8日)

4月8日又是一個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吃過早飯便再次乘車去老外灘看看白天那裡呈現的景色。甬江岸邊有不少可供遊客遊覽觀光的棧道,漂亮的塑料桌凳。江面有輕霧能見度不是太好。

隨後遊覽老外灘裡面的舊時建築群,感覺比較一般,除了一座天主教堂外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舊址。

走近老外灘那座醒目的天主教堂。據史料說,天主教傳入寧波已有350多年曆史。明崇禎元年(1628年),由葡萄牙傳教士(名不詳)來寧波設教授徒。六年後又有意大利人李萊恩專在鄞區傳教。到明永曆二年(1648年),意人衛濟泰在寧波建立天主教堂,不久為清兵所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法人郭忠傳在寧波藥行街購地再建天主教堂;至雍正即位,毀教堂、戮教徒,使天主教遭到嚴重打擊。

目前這座教堂建於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鐘樓。整座建築由教堂、鐘樓、偏屋組成。造型具有典型羅馬哥特式風格。它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是國家級優秀近代建築物,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穿過甬江大橋來到慶安會館。

慶安會館即天后宮,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區三江口東岸,故名"甬東天后宮"。是我國八大天后宮和七大會館之一,又是江南現存兩處融天后宮與會館於一體的古建築群之一。

從會館外表望過去,古樸的外牆、精美的磚雕門樓頗有歷史厚重感,走進會館驚喜地發現,裡面有幾個展廳介紹寧波及周邊沿海地區海上古船的發展史,很多古色古香的古船模型製作精美,這麼多艦船模型讓我大飽眼福。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拼裝各種古代艦船手工模型。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走出慶安會館再乘公交去本次寧波之旅最期待的景點—天一閣。

在我看來天一閣是寧波旅遊最應該遊覽的地方,先看看網上的介紹,你就曉得天一閣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天一閣位於浙江寧波市區,建於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範欽喜好讀書和藏書,平生所藏各類圖書典籍達7萬餘卷。它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1982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

雖說天一閣藏有大量古籍,遊覽各處能親眼見到的古籍珍本並不多,我僅看到了明清時期的幾本家譜和一些手抄本或影印本古籍。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不過這裡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中國麻將的發展史展館,由此大約瞭解到麻將這一中國古老的棋藝與寧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不知不覺中走進一間擺著數排舒適的長椅的小客廳,裡面空無一人,而牆壁上有個很大的電視屏幕,正在循環播放著“天一閣的歷史變遷”。我坐下喝點水休息休息,抬頭透過木質方格窗戶,能清晰看到窗外一片翠綠的竹林間一隻漂亮的小鳥“嘰嘰喳喳”不停地上下跳動。近三天不停地奔波,此刻放鬆下來神情專注地看起電視,這感覺異常愜意滿足。

通過二十多分鐘電視畫面直觀的講解,更加深了遊客對天一閣這座中國最早的私家藏書樓的瞭解,也不由地對它多災多難的經歷感觸深刻!

有關天一閣的介紹,網上很多,現特意從網上摘錄一段介紹範欽的文字以示敬意!

天一閣的主人名叫範欽,字堯卿,號東明。明嘉靖十一年(範欽27歲時)進士,做過湖廣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廣西參政、福建按察使、雲南右布正使以及陝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後來又巡撫南贛汀漳諸郡,宦跡遍佈半個中國,直至官升兵部侍郎。範欽生性耿直,不畏權貴,曾頂撞過權傾朝野的武定侯郭勳,因此蒙受冤獄。後在袁州知府任內,因秉公執法又得罪了權臣嚴世藩,為了避禍,辭官還鄉。回到寧波後,就建造了藏書樓。範欽愛書成癖,在做地方官時,每到一處總是留心蒐集當地的公私刻本,對無法買到的書就僱人抄錄。經史百家之書,他兼收兼蓄,不厚古薄今,比較重視當代著作和文獻的收藏。在他的藏書中,明代地方誌、政書實錄、明人詩文集及歷代科試士錄,佔了很大的比重。此外,還彙集了許多有價值的碑貼,其中著名的是北宋拓本。

走出天一閣看還有點時間,便徑直走到大約1公里外的月湖公園,月湖和天一閣屬於一個景點。

月湖開鑿於唐貞觀年間(636年),宋元佑年間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紹興年間,廣築亭臺樓閣,遍植四時花樹,形成月湖上十洲勝景。這十洲分別是:湖東的竹嶼、月島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嶼、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煙嶼、雪汀和芙蓉洲。此外還有三堤七橋交相輝映。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學者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萬斯同,這些風流人物,或隱居,或講學,或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徒步宁波菩提岭古道

我是下午3點多的火車,時間有限,僅在湖水邊逗留了一會便匆匆離開。3點20分乘高鐵離開寧波返回上海。

寧波三天旅行結束了。

2018.4.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