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三國時廬江舒縣人,字公瑾,三國時吳國名將,著名軍事家。出身士族,少年時與孫策結為至交,人稱周郎。曾協助孫策在江東創立孫吳政權,屢建戰功,先後被授予中護軍、江夏太守等職。後輔佐孫權,鞏固江東的東吳政權。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他和魯肅堅決主戰,並親率吳軍大破曹兵於赤壁。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


周瑜:三國時廬江舒縣人,字公瑾,三國時吳國名將,著名軍事家。出身士族,少年時與孫策結為至交,人稱周郎。曾協助孫策在江東創立孫吳政權,屢建戰功,先後被授予中護軍、江夏太守等職。後輔佐孫權,鞏固江東的東吳政權。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他和魯肅堅決主戰,並親率吳軍大破曹兵於赤壁。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

包拯:北宋廬州人,字希仁。北宋著名清官,天聖進士。初為天長縣令,1040年起先後任端州知州、西北轉運使、揚州、江寧、廬州知府、開封府尹、監察御史、大理寺評事、知諫院、右諫議大夫、三司使、龍圖閣直學士、大學士、樞密副使等職。死後諡為孝肅,人稱包公。他任開封府尹時,以廉潔著稱,執法嚴峻,不畏權貴,時稱“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開一代清官之風範,遺著有《包孝肅奏議》。

李鴻章:清合肥人,字少荃,道光進士,洋務派領袖。1853年辦團練抵抗太平軍,1858年入曾國藩幕,襄辦營務,1861年編練淮軍,1862年升任江蘇巡撫,1865年為兩江總督,1867年授湖廣總督,1870年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洋務派領袖。創立北洋水師學堂,主持向海外派遺留學生活動,建立北洋海軍。有《李文忠公全集》。


張治中原名本堯,字文白。安徽巢湖人,原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他始終不渝地堅持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49年4月,作為首席代表率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同共產黨和談,後留在北平,被人們稱為"和平將軍"。建國後,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實現祖國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是與我黨有長期歷史關係的親密朋友,是國民黨方面始終堅持國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愛國將領。1912年當兵,1914年參加反袁世凱起義。1915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1925年北伐戰爭時任第14師師長,1927年後歷任國民黨副軍長、軍長。1948年任東北"剿總"總司令,遼瀋戰役慘敗後秘密去香港。1955年3月赴北京,歷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國民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等職。

楊振寧,安徽合肥人,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1942年西南聯大畢業,1944年西南聯大研究所畢業,1945年在西南聯大附中教學後赴美,1948年夏完成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楊振寧在接受諾貝爾獎由他代表致辭時曾說: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於現代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