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孩子才肯學》非常實用的溝通技巧

關於作者

阿黛爾·法伯,紐約大學教育學碩士,曾在紐約市高中任教8年,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伊萊恩·瑪茲麗施,專業畫家和作曲家,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兩位作者均師從於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博士,並已被收錄於美國名人錄。

關於本書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被美國《兒童》雜誌評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圖書”,中文版於2008年首次出版。這本書和作者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能和平相處》,以及《解放父母,解放孩子》,共同構成《如何說》系列親子教育叢書,目前在全球的總銷量超過700萬冊,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家教書系,改變了無數個家庭的相處模式。在這本只有10萬字的小書中,作者通過構建豐富的對話場景,並輔以有趣的卡通漫畫,輕鬆地解決了父母和老師在教育中所面臨的種種難題。無怪乎讀者們稱其為親子溝通的“聖經”、家長和老師的必備之書。

核心內容

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在書中提出,只有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他們的感受,才能排除干擾,讓孩子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和孩子進行溝通時,我們可以描述問題,表達感受,給孩子提示,或者採用遊戲的方式去化解矛盾,掌握了這些技巧,孩子就會積極地與家長合作。除此以外,家長和老師還應該注意,表揚孩子時不要貶損,批評孩子時不要傷害。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非常實用的溝通技巧

一、如何處理干擾學習的情緒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孩子的學習常常會受到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因素的干擾。如果我們忽視這些情緒,孩子內心的委屈得不到解決,就會變得煩躁不安,無法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即便孩子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也要先從接納他們的情緒開始,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專注於學習本身。

具體的解決辦法是: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情緒,試著去表達他們的感受,而不是隨意地進行批評或給出忠告。

在接納孩子的情緒時,我們需要在他們的情緒和行為之間劃定一條明顯的界限,並讓孩子明白:他們有權表達憤怒,但沒有權利傷害別人,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情感上。

二、吸引孩子合作的一些技巧

1. 描述問題

簡單地描述問題,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於問題本身,孩子也會更願意對他們的行為負責。

2. 表達感受

對於性格比較粗線條的孩子而言,有時候只是描述問題並不足以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時候就需要表達感受。由於感受是私人的,也是別人所無法衡量的,所以當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哪怕存在小小的誇張,也不用擔心會傷害到他人。通過表達感受的方法,孩子能夠理解大人的情緒,同時進行自我反省,因為他們非常清楚這個結果是自己造成的,也會願意改正自己的錯誤。

3.給孩子提示

有時孩子會因為玩興正濃而忘記自己需要遵守的紀律,並非他們不懂道理,而是他們自控力不夠強,對於事情的輕重緩急也缺乏自己的判斷,這個時候就需要給孩子一定的提示。

提示的方式分為兩種,一是用簡單詞語或手勢進行提示。這個技巧非常適合於反覆提醒多次的情況,特別是丟三落四的孩子。簡單的提示能讓孩子迅速從語言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同時意識到自己的粗心,他們不喜歡聽嚴厲的訓斥或冗長的教導,一個簡單的詞或手勢就能幫助他們執行操作,並且思考下次該怎麼做。

另一種是陳述性提示。當孩子犯錯時,平靜地陳述道理可以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千萬不要使用侮辱性的提示。這是因為,侮辱性的提示只是在宣洩憤怒,並不能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相反,孩子會被這樣的語言激怒,從而變得極不合作。但當我們用陳述性的提示代替侮辱時,孩子會更願意做出改變。

除了以上兩種提示方法以外,用便條傳遞信息也是一種特別有用的方式。孩子都討厭說教,如果能將老生常談式的說教換成一張簡明扼要的便條,孩子會有一種完成任務的使命感,這種感覺會吸引他們重視便條上的內容,並且樂於去實施。孩子一旦養成閱讀便條的好習慣,也會模仿大人自己製作學習用品備忘錄、計劃清單等繁瑣而又重要的小任務,讓自己的學習變得更高效也更有條理。

4. 用遊戲的方式化解矛盾

如果前面幾種方式全都不起作用,還可以嘗試採用遊戲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孩子們非常熱衷於在刻板的生活中加入幽默的調味料,一個小笑話、一次角色扮演、或者一個假想中的遊戲,會大大提升他們參與的興趣,讓他們變得樂於配合。當大人用遊戲的語言給孩子提建議時,孩子會感覺非常新奇有趣,在歡樂的氣氛中愉快地完成他們的任務。

三、表揚和批評孩子的方法

行之有效的表揚和迴避鋒芒的“批評”對孩子來說都很重要。

在表揚孩子的時候,儘量不要使用空泛籠統的評價,而要多使用描述性語言,去肯定他們的行為、努力和過程。孩子對自己有準確的定位,他們瞭解自己的長處和薄弱環節,所以並不喜歡空泛的讚美。當他們希望得到評論時,其實是希望有人認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用完全敷衍的語氣說“你真是個天才”。

而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錯誤上,而應從孩子的優點或成績開始描述,然後再指出他們還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一點非常微妙,也非常重要。它表明你對孩子的整體態度是欣賞的,但你也希望能幫助他做得更好。他只要稍微再改進一下就能更加完美。

同時還應該注意,在描述好的方面時,不妨帶著讚許的神情。而在指出不好的方面時,應該儘量不帶感情色彩地去描述事實。

金句

1. 要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動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激勵孩子實現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讓他們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習。

2. 即便孩子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也要先從接納他們的情緒開始,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專注於學習本身。

3. 怎樣才能吸引孩子合作呢?作者提出,我們可以描述、表達、提示,但不要指責。

4. 當他們希望得到評論時,其實是希望有人能認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用完全敷衍的語氣說“你真棒”。

5. 客觀地讚許孩子的努力、描述沒有做好的地方,給出建設性的意見,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