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爆的藝術品市場,會走向何方?

中國火爆的藝術品市場,會走向何方?

現在投資藝術品,是泡沫,還是機會?

1,中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仍在持續升溫。

2016年5月,蘇富比拍賣專場上,梵·高的《阿利斯康林蔭大道》以4.2億人民幣成交,成為當時梵高風景畫作品的最高價格。買家來自中國。

去年11月,這個記錄被打破了。佳士得的一場 拍賣會 上,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的畫作《有圍欄的麥田和犁田的人》,以 人民幣5.39億元 成交。

打破記錄的人,也是一位中國收藏家。

一個月後,在北京保利 的 秋拍 會上,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以9.315億元成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貴的藝術品

2018年,香港蘇富比 中國藝術品春拍 的 總成交額 接近11億 港元。其中,明宣德時期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十卷,刷新 了佛教文獻世界拍賣紀錄。而清代狀元畫家錢維城的《台山瑞景》,在短短40分鐘經歷了超過百次叫價,最終以1.47億港元 成交。

不知不覺中,中國藝術品的拍賣價格過億元,中國人斥重金購買天價藝術品,都已成為常態。

2,曾有分析者稱,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存在一個有趣的“延遲效應”。

這與中國經濟的週期恰恰相反。2000年初期,中國經濟尚未進入高速發展軌道,但中國藝術品市場就以經歷一次升溫。時至今日,中國市場的樓市、股市紛紛降溫,經濟增速放緩之際,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卻接連爆出天價拍賣價格。

有分析者稱,一些投資者急於找到投資出口,推高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熱度。

另一方面,炒作者的身影,也時隱時現。

根據藝術網的報道,曾有繪畫大師吐露業內的潛規則,一些畫家用短時間完成作品後,一些機構、畫廊會通過快速的炒作,將作品價格炒到百萬、千萬元。

“井噴式的高價繼而連三的出現,從全球範圍來看實屬罕見。”

在書畫圈,曾流傳這樣一個故事。

1922年,齊白石和吳昌碩的作品同時參加了中日繪畫聯合展覽會。當時吳昌碩在日本已經享有盛譽,而齊白石尚默默無聞。但攜帶畫作的中國商人特意將齊白石的作品,標價比吳昌碩更高。

當日本人得知齊白石的作品在中國價格更低,便前往中國收購。隨後,中國各個畫店將齊白石的價格提高了近20倍。一時間,齊白石的作品受到日本人的瘋搶。

齊白石先生的作品,自然擁有極高的價值。但當下一些中國藝術品的價格走勢,卻並非按照這樣的邏輯演化。

3,中國的天價藝術品,是否存在泡沫?

很多人難免想起了80年代末,日本藝術品市場的狂熱。

彼時,日本經濟進入“騰飛”的假象。在民族自豪感的影響下,很多 日本公司瘋狂 世界各地收購如 洛克菲勒中心 這樣的地標,或好萊 塢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等商業公司。

日本商人齋藤了英也有著洗淨戰敗“血恥”的衝動。60年代,他將 自己公司 大昭和紙業 的 資金,專門 用於個人藝術品收藏。1990年,他 以8250萬美元購得梵高的《加歇醫生的肖像》。

這一畫作成為當時世界最貴的藝術品,這一紀錄保持了14年。當時,日本股市飛漲,樓市泡沫膨脹,財富極速增長的日本人,把資金投在了藝術品上。日本收藏者的瘋狂購買,令蘇富比1989年的拍賣總額比去年增加了61%,佳士得增加了49%。

當時,日本收藏者擁有了總價近百億美元的上萬件印象派作品。

但局面並未持續太久。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被戳破。這些世界名畫,成了抵押物。據瞭解,金融機構Lake當時 曾擔保 了6000多 幅作品。後來,雖然該機構一直努力試圖為這些畫作尋找買家,但到1997年,依然有一千四百多幅世界名畫,默默躺在 倉庫中,不見天日。

1996年,齋藤了英去世。據媒體報道,去世前他將幾件傳世名作抵押給了富士銀行。這些作品曾幾經流轉,進入了歐洲的收藏家手中,至今已久違露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