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聽不清楚?何不試試耳內監聽

嗨!各位樂手/樂迷,相信你很常在演出的時候看到一些樂手戴著耳機,在歌曲進行間調整或者拿掉,今天就跟大家來分享這類型耳機的秘密吧!

舞台上听不清楚?何不试试耳内监听

它們真正的名字稱為「耳內監聽」( In Ear Monitor ,簡稱為 IEM )。通常這類的耳機強調清晰音質,而且著重在樂器、人聲的辨識度與分離度,以及針對外界的噪音隔絕。

你一定會有一個疑問,在表演場地前面就有監聽喇叭可以將自己的樂器或人聲送出來,為什麼還需要 IEM呢?我們整理出 5 個原因:

1. 場地的監聽不足

當你到小巨蛋這種大型的空間,你可能想要去臺下或在舞臺上追趕跑跳碰,不是每個位置都有地板監聽,有了耳機你才能隨時聽到自己的聲音。

2. 自由控制、聽得更清楚

IEM 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可以事先在練團室就設定好,在演出前就能決定你的監聽內容,讓你可以先在練團室習慣,而現場演出時就會跟你在練團室 IEM 聽到的一樣。不用到現場跟音控老師說「幫我送吉他多一點」,到了場地馬上就可以演出。

舞台上听不清楚?何不试试耳内监听

樂手在大型舞臺表演時,會到沒有舞臺監聽的地方演出。

3. 增加聲音的乾淨度

地板監聽送的聲響音量會和空間的反射有關,送得太多會和樂器、麥克風產生回授造成演出的噪音,送的太少臺上的樂手又聽不到,這時候直接將控臺音訊直接送到耳朵的 IEM 就能有效地解決這問題。

4. 保護聽力

是的你沒看錯,在樂團演出場地裡,即便是耳機仍然對耳朵的傷害性比起現場的聲音還要小的多,隔音良好的 IEM 可以有效阻隔音壓過大的外部聲音。

5. 更進階的玩法

近代樂團或歌手的演出,有些已經開始導入 Program 或稱 Backing Track 讓歌曲有更多元的音色表現,例如:跟著樂團演出的電音、絃樂等元素。不過要這樣做所有樂手必須和節拍器咬得非常緊,一拍都不能漏掉。所以通常會在耳內監聽裡面播放節拍器以及整個樂團的聲音,你知道地板監聽不可能放節拍器,被觀眾發現多糗!

隨著音樂多元性與複雜性的提升,耳內監聽的必要性也與日俱增。耳機並不是一項全新的發明,然而將原本休閒性、娛樂性為主的耳機轉化成專業性的耳內監聽這絕對是在使用上的創新。

來自ysolife

舞台上听不清楚?何不试试耳内监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