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五大之最昭示下一輪的投資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五大之最昭示下一輪的投資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絕對不止是一個概念。它不僅擁有中國2區和3個一線城市,就連二線的佛山,中山等,也比一些省會城市要發達。

1.面積之最:規模屬於灣區最大

粵港澳大灣區由2區(香港、澳門)9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門、肇慶)組成,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擁有中國2區和2個一線城市,就連二線的佛山,東莞、中山等,也比一些省會城市要發達。她的總體量相當於1.5個東京灣區、2.6個紐約灣區、3箇舊金山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五大之最昭示下一輪的投資機遇

2.人口之最:舊金山灣區的9倍

2015年發佈的全球灣區數據顯示:常住人口粵港澳大灣區6671萬人、東京灣區4347萬人、紐約灣區2340萬人、舊金山灣區715萬人。就規模而言,粵港澳大灣區不止是全球佔地面積最大的灣區,也是人口最多的灣區。

3.經濟增速之最:全球第一6年可待

2015年,粵港澳大灣區GDP1.36萬億美元,相當於韓國、加拿大等排名前列的發達國家。

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總體經濟增速在7%以上,分別是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的2.19、2.26、2.93倍,按目前的發展趨勢,只需6年即可超越東京灣區成為全球第一。

粵港澳大灣區:五大之最昭示下一輪的投資機遇

如圖所示,不僅僅指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還包括金融、航運、貿易、科技、高等教育等等。

粵港澳大灣區:五大之最昭示下一輪的投資機遇

與其他三大灣區相比,除了面積、人口外,粵港澳大灣區在港口貿易、人員交流、教育配套等方面也優勢明顯。

4.最大的龍頭:港 深

廣州由於近年的GDP雖然排後,但基礎紮實,新一線城市東莞,後勁十足。因此,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世界的新硅谷,核心地帶是“港深莞”,而深圳和香港可望成為龍頭 ,從而進一步帶動大廣州。因此,不必急著“唱衰”廣州,廣州不可能被“邊緣化”,相反,將在大灣區的整體帶動下,會迎來歷史機遇與新經濟的轉型。

粵港澳大灣區:五大之最昭示下一輪的投資機遇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綜合樞紐城市,深圳是全球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港深還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一個對外、一個對內。

5.最大中心區:深圳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內有能力對“區域內其他城市”進行產業輻射輸出的,只有深圳。為什麼不是香港?看看李嘉誠的資金是如何流動的,就明白了。

對於現階段的香港而言,大灣區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救贖。經歷過90年代的輝煌後,香港本土產業逐漸凋零,只剩金融業和服務業支撐,大灣區的整合將為香港的金融服務產業提供廣闊的支撐。然而因為政治操作,香港長期拒絕跟內地融合,在港深邊界設置緩衝區,一直沒有進行開發。

粵港澳大灣區:五大之最昭示下一輪的投資機遇

港深交界:深圳高樓林立,香港一片農田

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地位,等同於舊金山灣區的硅谷,無可比擬的產業厚度與前瞻佈局,使得深圳成為目前中國前景最為明朗的城市。無論是目前佔據行業頭把交椅的華為、騰訊、萬科、平安、順豐等,還是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到來之際已經領先半個身位的大疆、比亞迪、華大基因、大族激光等,或是已經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的柔宇、優必選、ivvi、碳雲智能等新興獨角獸候選,都昭示了一個事實: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真正的中心,就是最年輕的深圳。

目前大灣區的在建基建設施,基本都跟深圳有關,除了連通三地的廣深港高鐵、穗莞深城際軌道,還有深中通道、深莞地鐵、深惠地鐵等等。圍繞深圳考慮投資的項目,才能抓住投資機會。

深圳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重點將前海、寶安中心區域發展成為新的市級中心。前海擴容,讓“前海+寶安中心”風生水起,項目總投資54.69億元的騰訊前海總部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華僑城集團斥資100億正在打造歡樂海岸2.0……

截至2017年,前海入駐資本已超八萬億,全球500強有100多家入駐,每個單元規劃片區都滿滿當當。寶安中心區舊城改造項目因為資源稀缺,成為了投資者競相爭搶的對象......

2018年一季度,前海自貿區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264億。此外,前海世茂金融中心、嘉裡一期公寓、順豐總部大樓、前海冠澤項目等14棟塔樓主體結構封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