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揚州名園:有懷草堂(揚州江都)

有懷草堂為清初揚州名園之一。它是江都橋墅詩人凌元鼒(zī)經兩代人打造而成的。

清初揚州名園:有懷草堂(揚州江都)

遺蹟無存,圖為杜甫草堂

東漢時期名人仲長統曾在《樂志論》中表述:“使君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地環匝,竹木周布,場圃筑前,果園附後。”“良朋萃止”,既可“躕躇畦苑,遊戲平林,濯清水,追淳風,釣遊鯉,弋高鴻”,也可“陳酒餚以娛之”,亦可“說道論書,俯仰二義,錯綜人物,彈南風之雅操,發清商之妙曲”……而有懷草堂正是如此。宅周花木遍佈,朋友來此聚會,談史論道,吟詩作賦,操琴彈唱。院中亭臺臨湖,遠離塵囂,田疇信步,返樸歸真,得以課稼觀魚、濯水垂釣。有此草堂,“於期世又何求乎?”

草堂主人凌元鼒,字蔚侯,生於明末清初政權更迭的動盪年代。他年方妙盛,懷才不羈,強烈的民族意識與忠君思想,使他決心淡泊名利,放棄科舉,而耽於吟詩交友。他的朋友亦都是些不事新朝的隱士文人,如為人俠義、崇文好儒的孫枝蔚,流寓江都的明末遺民魏禧,入清拒仕、避禍泰州的詩人鄧孝威,清初隱士、文學家曾青藜等。他們與凌相處甚善,交往密切,對凌的詩亦很賞識,在《過目集》、《詩觀》等著作中都有較高的評價。

有懷草堂始建於凌元鼒父親之手,當時邑已“規模初具”,然“未成而卒”,“已而,先母又見背”,於是,凌元鼒發願將其建成。“有懷”堂名,取自《詩經·雅·小雅》之《小宛》第一章中“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不寐,有懷二人”之意。“登斯堂也,如見二人焉,懼夫久而漸忘,乃以是名其堂。”可見凌蔚侯一片孝親深情。

清初揚州名園:有懷草堂(揚州江都)

遺蹟無存 圖為江南園林

清初揚州名園:有懷草堂(揚州江都)

遺蹟無存 圖為江南園林

另外,作為賢者自相諄戒之詩的《小宛》還寫道:“教誨爾子,式穀似之”,“夙夜興寐,無忝爾生”,意為教誨子女,要把美德繼承下去,不致辱沒了父母的名聲。凌蔚侯取“有懷”之名,又含“慎守其身”、“承家守國”的深層含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