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輪迴!一個危險信號,再度出現!

據美聯儲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信用卡違約率和壞賬率正在不斷上升,似乎在重現十年前的“次貸”危機。

一季度,美國小銀行的信用卡貸款拖欠率已經攀升至5.9%,超越金融危機期間峰值。

同時,小銀行的信用卡壞賬率飆升至8%,已經接近金融危機最高點。

十年一輪迴!一個危險信號,再度出現!

美國中小銀行與前100銀行的貸款拖欠率走勢圖

十年一輪迴!一個危險信號,再度出現!

美國中小銀行與前100銀行的貸款違約率走勢圖

而除了小型銀行的違約率之外,也有不少其他信號暗示著美國的債務危機似乎重現。

如據美國的四大零售銀行花旗、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數據顯示,2017年的信用卡壞賬損失上升了20%,不良貸款總額達到125億美元,消費者的債務負擔能力出現惡化。

這一故事,也曾經發生在2008年。

眾所周知,自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後,美元確立了世界霸權地位,從此由“發展世界經濟”轉變為“控制世界經濟”,只需發動印鈔機,就可以換匯其他國家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他國辛辛苦苦賺來的外匯,又換回了美債等美元資產迴流美國。

由此,美國憑藉著“債務驅動型”的發展模式,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躺著賺錢”的“消費國”,只需玩著金融遊戲就可以大把賺錢。但是,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在美國薅世界的羊毛的同時,副作用在國內開始顯現了。

既然玩著金融遊戲就能賺錢,那麼何必去搞實業?美國的實業,悄悄被蛀空。而與實業對應的,是美國普通民眾的飯碗與生活。

這一情況近年以來越演越烈,曾經居於美國主導地位的中產階級被無情碾壓,取而代之的,一種是高高在上的華爾街精英們,一種是為這些華爾街精英打工的低收入人群。

當金融空轉、當實業空心,貪婪的資本家們還想憑藉資產泡沫賺錢,怎麼辦?

虛高的大泡沫要想賺錢,就勢必得找人在更高的價位上接盤,而接盤的人,就是普通老民眾。

資產價格太高,老民眾們消費不起怎麼辦?

那就鼓勵負債、借錢消費唄。

美國的銀行與金融機構想盡分鐘辦法,發明出了無數“金融創新”,編織泡沫永遠上漲的神話,提供各種金融上的便利,讓個人借錢消費,即使是根本就無力還款的低收入群體也不放過,誓要榨乾民眾的最後一滴血。

然後,聰明的資本家們再把個人債務打成包,讓各種債務摻雜在一起,最後再通過市場賣給其他機構,機構再賣給個人,玩著擊鼓傳花的遊戲,誰都不肯相信自己是最後一棒。

然而雷總有爆掉的時刻、遊戲總有玩不下去的那一天。

負責接盤的民眾總有接不起的那一天,這時候就是資產價格觸頂之時。

當再也找不到接盤的人、當民眾終於還不起債違約、次貸危機就此引爆,曾經被瘋狂追逐的資產迎來下跌一刻、被恐慌性拋售,銀行為了保全自身凍結信貸,若是民眾無力還貸,那麼連唯一的房子也要被收走,反過來還要欠銀行一大筆利息!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房價下跌了50%,千萬美國民眾失去了自己的住房。簡單來講,就是一個窮人幫助富人成功上位,然後最終套牢自己的遊戲。

如今,美國違約率飆升銀行的主要客戶是那些信用較差的客戶,然後其通過利率較高的次級貸款來獲得收益,與2008年大危機之時如出一轍。

2

歷史不會重演,但會驚人的相似。

同樣的一幕,也在中國上演。

2008年之後,為了刺激經濟,我們放出了“四萬億”這個大招,開啟了“國民經濟加槓桿 ”的模式,主力是製造業企業、地產等,各種基建項目紛紛上馬,各類地產項目紛紛啟動。

然而好景不長,過了幾年之後,曾經火上澆油的樓市,面臨著“一地庫存”的尷尬。於是,為國接盤的時刻到了,2015年開始,“漲價去庫存 ”“舉債賭國運”的好戲上馬。

同時,各種“金融創新”被髮揮到了機制,銀行、信託、保險、互金等金融機構輪番上場,變著法地為居民提供資金渠道。有錢的可以出錢買房、沒錢的借錢也可以買房。

2017年,各地開始實行的棚改貨幣化,讓房屋拆遷後的補貼變成了貨幣,老百姓“窮的只剩下錢了”,只能拿錢去買房。於是,三四線的老破小价格出現了離奇暴漲,當然庫存情況也大大改善。

2018年,各地間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搶人”大戰。加之前幾年的去庫存影響,徹底激發了人們購房慾望。幾年前那種“萬人搶房”的戲碼再次上演,房價也隨之水漲船高。

20年接盤俠成長史,就是槓桿轉移史。

十年一輪迴!一個危險信號,再度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