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能源杜煒:儲能是一種服務,而非一般的耗電設備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為27.7GW,其中電化學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為318.1MW,相比去年增長18%。

“春雖未至,寒冬已過”,2018年,儲能已經進入由示範項目向商業項目過渡的商業化初期。在這樣的時期,有儲能業務的企業有什麼打算?從他們的需求來看,儲能行業還需要怎樣的支持? @新浪南方能源頻道帶著這些問題訪問了九州能源有限公司科技中心主任杜煒。

九州能源杜煒:儲能是一種服務,而非一般的耗電設備

九州能源有限公司科技中心主任 杜煒

Q1:九州能源參與哪些儲能項目?項目成效如何?

杜煒:公司參與建設的廣州南沙高可靠性智能低碳圍網示範項目,是由“光-柴-儲-充-用”組成的微電網,供電可靠性可達到99.999%,可獨立運行一週以上。目前項目已進入系統調試階段,實現微網系統與大電網切換時間小於50ms,柴發與儲能系統單機並聯成功。

Q2:針對儲能行業的一系列政策的下發,您認為支持力度如何?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

杜煒:其實從2015年開始,國家就已經下發許多能引導儲能行業發展的政策,包含針對儲能設備、儲能服務等都有。其中,五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意義重大,對建立儲能技術系統研發、綜合測試和工程化驗證平臺,推進重點儲能技術試驗示範等有明確要求。其次就是南方能監局印發的南方區域“兩個細則”(以下簡稱“兩個細則”),從電網調度的方向給儲能行業指明瞭一條路,因為在“兩個細則”尚未印發時,南方區域的儲能服務幾乎是面向工商用戶的削峰填谷,並沒有納入電網的考慮。

我認為,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服務,就需要提供可調節的價格範圍,不管是充電還是放電,都是響應電網服務。不能把儲能簡單地當做電網一般設備進行考核,應該收取相應的服務費而非充電費用。希望能有更加細化的政策出臺,儲能是一種服務,而非一般的耗電設備。

Q3:基於以上這些,對九州能源在儲能上的佈局有何影響?2018年在儲能上有什麼計劃?

杜煒:在“兩個細則”出來之後,公司未來在儲能領域的方向會往輔助服務方向上靠攏,但還是希望相關政策能夠更細化,擴大儲能的盈利空間。我相信,“兩個細則”的印發,制定者肯定考慮到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比如如何制定合理的輔助服務費?將儲能納入電網調度後,什麼樣的電池儲能比較靠譜,更加適合電網的調度?相信很快會有相關的政策頒佈。

此外,針對工商業用戶的儲能,我們也一直在進行著。客戶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節約用能,管理能效方面,我們主要為他們提供削峰填谷的儲能服務,以及拓展“儲能+”業務,即在一些節能項目、光伏、售電、配電網改造等大的框架體系內為客戶提供綜合節能服務,增加用戶黏性。剛剛上線的九州雲能量管理系統能夠記錄、分析客戶的能耗情況,為他們制定節能方案。

Q4:哪一領域的儲能應用更有“錢”途?

杜煒:儲能參與輔助服務是比較有前景的。首先,政策上有比較大的推力,其次儲能的加入可以大大降低電力系統的備用容量,減少投入。但同時,大量的、分散式的儲能電站的加入,也給電網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用戶側的儲能服務也值得期待。如果廣東今年現貨市場能建立起來,甚至形成實時電價機制,這樣不同時刻的電價價差空間就可能很大,對於儲能的應用就更廣。

Q5:儲能商業化還需要哪些助力?

杜煒:一個是一直提到的政策。目前儲能仍需要政策的扶持,必要的行政補貼是需要的。但從長遠來看,還是要有完備的市場機制。

第二,儲能設備製造商需要加大研發力度,提高電池單位能量密度,提高生產工藝技術,降低造價。

Q6:未來是否會出現一種主流儲能技術路線?

杜煒:目前來說,全釩液流電池和鋰電池這兩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全釩液流電池的優勢是壽命比較長,安全性能比較高,散熱條件和穩定性較好。鋰電池兼具高比能量、長循環壽命以及環保等優勢。然而,儲能系統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儘管製造商會想方設法把控好安全性能,但百密總有一疏,如何在出現不可逆轉的事故時良好應對,這是目前儲能技術上的難點。

儘管儲能的前景被看好,但在中國還未形成完善的輔助服務補償機制以及現貨交易市場,有了成熟的市場機制,儲能電站的運營難度能夠大大緩解;除此之外,打鐵還需自身硬,儲能在技術上還需要更加鑽研,提高儲能系統壽命和安全性能,降低成本,提升儲能在電力系統的適應性,促進儲能應用盈利拐點的儘快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