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能源王曉宇:分佈式風電健康發展急需智能化標準!

4月16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暫行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分佈式風電市場靴子落地,但不少業界人士發現,單靠政策的出臺並不能解決問題,深層次的癥結和障礙仍待後續行動來突破。

《辦法》出臺前,早有企業先行佈局。2017年底,全國首個分佈式風電項目在江蘇江陰投運,出口電壓10千伏的中壓風機直接接入配電網,所發電量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打破了經濟發達城市人口集中區域無法開發風電的傳統認知。

遠景能源王曉宇:分佈式風電健康發展急需智能化標準!

分佈式風機的技術門檻應更高

從開發與選址角度來看,分佈式風電靠近負荷端,鄰近人口與工業密集區,這對風機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業界認為,雖然當前發佈的各種政策和規範、條例,尚未涉及分佈式安全的具體標準,但無疑,分佈式風電向前推進首先要邁過確保絕對的安全這道坎。

遠景能源王曉宇:分佈式風電健康發展急需智能化標準!

王曉宇認為,分佈式風電必須加強企業和行業自律,提高安全標準,確保絕對安全。否則萬一出現安全事故,將會對整個風電行業帶來致命打擊。

他從技術角度提出了具體的憂慮:“分佈式風機的技術門檻應該更高,隨著智能技術的進步,加強對分佈式風機安全狀態直接監控,徹底杜絕倒塔、葉片甩落等惡性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利用智能技術監控葉片和塔筒等關鍵結構的連接狀態;利用智能化傳感設備對風機安全進行全面、嚴密的監控;比如在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的特殊環境下,取消風機外部的升壓接入等電氣設備。”王曉宇認為,“這一系列要求應該是分佈式風電的‘標配’,對於風電企業來說,也是自我提高的過程。”

一邊是對分佈式風電市場的熱切期盼和蠢蠢欲動,一邊是中國風機制造行業整體水平有待提升的現實限制。分佈式風電市場,如果沒有嚴格的安全標準約束,市場狂熱無疑埋藏著巨大隱憂。

遠景能源王曉宇:分佈式風電健康發展急需智能化標準!

一套完善的標準出臺,不僅需要能源主管部門的支持與推動,更需要各部門之間通力協作,平衡與協調可能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意識到安全問題的重要性,遠景能源根據此前摸索實踐,先行制定出臺智能分佈式風機的企業標準。據介紹,遠景的技術工程師將安全技術標準提升至航空等級,制定標準的目的是確保分佈式風電“絕對安全”。王曉宇還表示,“我們把風機比作智能機器人,它和沒有感知、沒有優化控制的鋼鐵設備完全不一樣。有感知,會思考,會自我學習、自我診斷才是本質

”。他認為,遠景要充分發揮在軟件上的強大技術優勢,結合智能風機平臺定義分佈式風機的安全監測功能、智能監測功能、智能診斷功能等。

智能技術創新商業模式

面對可能到來的分佈式風電大潮,國內當前電網結構和配網建設水平是否足以支撐?

王曉宇認為,當前的電網結構不是發展分佈式風電的障礙。“分佈式風電本來就是按照需求來佈局的,1臺、3臺、10臺都可以接入,分佈式風電的本質是因地制宜的新能源發展策略,更貼近需求,實事求是。”

但未來如果分佈式電源增加,電網調度很難把分佈式風機當做傳統的計劃性電源來管理,這就涉及到比較深層次的調度運行機制問題。

遠景能源王曉宇:分佈式風電健康發展急需智能化標準!

王曉宇提到遠景在德國的戰略投資企業Sonnon,這是一家家庭式戶用儲能公司。目前它已和德國一家電網公司合作,構建虛擬電廠,把千家萬戶充電牆的電量彙集,為電網公司提供調頻、調峰等服務。

智能技術手段完全可以解決調度即將面臨的難題。“電網去管理和調度每一臺風機當然有很大的困難,但如果將這些風機集成到一個平臺上,再與電網對接,電網就不會覺得這是個很大的負擔”。王曉宇認為,這正是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關鍵點所在。

在王曉宇看來,未來分佈式的發展也將會是這種方式,這也是遠景EnOS系統平臺的基本商業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