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易軒的校園記憶,也是我們每個人的青春回眸

還記得去年夏天,《明日之子》第一季上那個讓人開口跪的“包子少年”鍾易軒嗎? 一把吉他,僅憑簡單的和絃,“那年正當年少,無依無靠,我只看見你的好”,全無半點修飾的赤子之心,當場就唱服了星推官薛之謙。直到他離開舞臺之時,再次用那首《年少的你》告別,身後的毛不易淚流滿面,而鍾易軒依然保持了與年齡不相符的淡泊與氣度——這是屬於他的“名場面”。

時隔一年,又到了陽光放肆的季節,鍾易軒發表了他的最新作品《十七歲的夏天》。

鍾易軒的校園記憶,也是我們每個人的青春回眸

按下播放鍵,下課鈴聲響起,伴隨著悠揚的口琴和清脆的木吉他,鍾易軒開始娓娓道來記憶裡的夏天。今年9月,他即將滿18歲。在此之前,他和所有的中學生一樣,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天還沒亮的時間,路邊微熱的早點,起床後又是一天”。主歌部分,鍾易軒用他最具特色的低音部分撫摸著平凡純粹的日子,最低處可下潛到A2 ,聲音裡的磁力和和他可愛的外型形成強烈的反差。無需用尖拔的高音,也不需要山路十八彎的轉音,簡單平凡,就是鍾易軒殺傷力最大的武器。

在木吉他逐漸揚起的旋律線裡,鍾易軒小跑著躍進了副歌部分,歌曲的情緒也隨之激起了小波瀾。和更接近說話式的、以明顯的斷句呈現的主歌相比,副歌里加強了起承轉合,像校園裡隨風飄動的衣領和裙襬。總體上,鍾易軒的演唱還是保持了他一貫的淡定自若,如緩緩流淌的小河,沒有急彎險灘,聽者的耳朵跟他順流而下,沿途裹挾的是情緒的水花。

鍾易軒的校園記憶,也是我們每個人的青春回眸

“希望能夠停在那年夏天,那年感情純粹像白雪,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會懷念。”不經意間,鍾易軒在《十七歲的夏天》裡,觸摸到了每個人心底那塊時空之門。十七歲,那是孤單、落寞但又按捺不住對未來想象的興奮的年紀;而校園,則是純潔愛戀與中二少年的專屬舞臺。以這樣的時間和空間作為背景,在副歌裡,鍾易軒有意無意地埋入了《梔子花開》、《那些花兒》、《我懷念的》這些和成長相關的歌曲密碼,像是一種個人聆聽經驗的構建,也像是和上一代的聽眾進行隔空對話。雖然我比鍾易軒年長十幾歲,可聽他描繪記憶中的夏天,不也和我那時候的屁顛屁顛沒啥兩樣嗎?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就是一直會在那兒的呀。

作為一位年輕的唱作人,從見他的第一面開始,鍾易軒堅持以平凡的生活入歌,唱出他身邊的微小觸動。同時,《十七歲的夏天》作為“盛夏創作三部曲”系列的第一彈,接下來還會有《明日之子》創作才子裡的毛不易、廖俊濤出場。關於夏天,男孩們還有怎樣的故事,就請大聲地唱出來吧,總有年輕的、或曾經年輕的人兒在聽呢。

鍾易軒的校園記憶,也是我們每個人的青春回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