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浴火重生見證“北京力量”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十週年,最近在北京中華世紀壇有一場名為“十年·牽手”什邡市“5·12”汶川特大地震發展振興成就展,展出了京什兩地文藝工作者創作的100幅照片和91幅書畫作品。看過展覽的人幾乎都由哽咽轉為振奮。從這些照片和書畫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十年前,3000多名北京援建人員跨越1700多公里前往地震災區,與什邡人民一道,在一片廢墟上攻堅克難,實現了“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用十年時間讓什邡從滿目瘡痍的災難中重新屹立,實現浴火重生。

什邡浴火重生見證“北京力量”

十年來,北京派往什邡的援助人員不計其數,教育、衛生、文化、旅遊、農業、工程建設等各領域人員源源不斷來到什邡。他們不僅帶去了先進技術,更帶去了濃濃真情;他們不僅輸血,而且注重造血,為什邡增強發展後勁、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用實打實的援建成果為什邡人民托起了美好的明天。十年時間,京什兩地人民情同手足,心手相牽,共同譜寫了一曲綿長而深厚的“京什情”。在這滄海桑田鉅變的背後,要歸功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團結精神,要歸功於“大災面前,還有整個國家”的強大支撐,當然還要歸功於來自首都北京的守望相助的“北京精神”和“北京力量”。

什邡浴火重生見證“北京力量”

《北京日報》總結了北京在援建中的三大經驗:一是最強大腦,北京在援建工作中建立了一套高效運轉的指揮系統;二是王牌勁旅,北京把“最能出活兒”的專家團隊派往什邡進行攻堅援助;三是心理服務,從救災到重建,北京始終在幫助災區群眾重建他們的精神家園,只有走出心裡陰霾才能擁抱陽光生活。

如今走進什邡,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當地把北京援建的道路命名為“北京大道”,讓後人永遠銘記來自北京慷慨無私的援助。什邡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便利的交通網絡和各種旅遊小鎮應運而生,為什邡旅遊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什邡經濟也開始提檔升級,GDP一路跨過100億元、200億元大關,到2017年已經接近300億元,是十年前的3.1倍。民生工程也是北京援助的重點,什邡災後重建衛生項目143個,多項醫療技術在四川省處於領先水平,成為群眾最安全、最牢固、最滿意的民生項目。

從地震廢墟上站起來的什邡人民也最懂得感恩,每當說起來自北京的各種援助,什邡人民都會把“謝謝”掛在嘴邊。對於什邡人民來說,北京不僅僅是國家首都,更是他們發展的最大依靠。北京用十年無怨無悔、不遺餘力的援助,重建了一個新什邡。什邡也從災難震痛中頑強迎來了新生,並且和北京一起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的“北京力量”依然在發揮作用,新時代的什邡也更加值得期待。

文/宋樹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