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聾啞老人苦練絕技60年,用針在瓷上“繡花”,一件作品賣3萬

青花瓷,以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風姿征服世界,成為“瓷器之王”。

77歲聾啞老人苦練絕技60年,用針在瓷上“繡花”,一件作品賣3萬

而青花瓷的產地,“千年瓷都”景德鎮,卻並非是青花瓷一枝獨秀的世界。

景德鎮有四大傳統名瓷:青花、玲瓏、粉彩和顏色釉。

77歲聾啞老人苦練絕技60年,用針在瓷上“繡花”,一件作品賣3萬

粉彩最為美豔多彩,在清朝鼎盛時期風靡宮廷,成為皇家專用瓷。

粉彩瓷之所以能問鼎皇室,少不了一項細膩妙絕的特殊工藝——扒花。

77歲聾啞老人苦練絕技60年,用針在瓷上“繡花”,一件作品賣3萬

張文月77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傳承人,被世人稱為“扒花大王”。

在景德鎮古窯區的傳統作坊裡,有一對年過七旬的聾啞人夫婦,專注扒花60餘年。

77歲聾啞老人苦練絕技60年,用針在瓷上“繡花”,一件作品賣3萬

張文月妻子羅細堂73歲,也是扒花高手。

扒花,又叫粉彩軋道瓷,就是把粉彩和軋道的工藝有機結合起來。

扒花,即軋道,是在刷有釉料的瓷胎上,用細如髮絲的剛針拔劃出細的花紋。

77歲聾啞老人苦練絕技60年,用針在瓷上“繡花”,一件作品賣3萬

在一隻高165釐米、直徑85釐米大小的花瓶上扒花,需要一個半月才能完成。

扒花的整個過程需一氣呵成,花紋要大小一致,既不能更改,更不能出現空白,稍有差錯,則成廢品。

這就要求匠人眼睛不能昏花,手部不能發抖,否則不能創作。

77歲聾啞老人苦練絕技60年,用針在瓷上“繡花”,一件作品賣3萬

扒花工藝精細妙美,是匠人以身心換來的。據悉,90%的扒花匠人都患有腰椎和頸椎疾病此外,扒花時刮開的釉料粉塵,人體長期吸入後會堆積在肺部,造成矽肺病。

張文月正因此病被迫停筆了。如今,73歲的羅細堂還在坊內繼續工作。

77歲聾啞老人苦練絕技60年,用針在瓷上“繡花”,一件作品賣3萬

一件粉彩扒花作品至少要燒製4次,製成需三個月。所以,粉彩瓷的製作向來是不計成本,只求高品質

第一次:燒製陶瓷白胎

第二次:刷上釉料,扒出花紋,再進行燒製

第三次:畫出線條或圖案,填充好花鳥顏色,再進行燒製

第四次:描上金粉,最後燒製出成品。

77歲聾啞老人苦練絕技60年,用針在瓷上“繡花”,一件作品賣3萬

燈光下粉彩瓷胎體薄如蟬翼,細密繁複的花紋如水波粼粼,呈現出浮雕之感。

張文月製作的高檔粉彩瓷,多次被作為國禮瓷贈送外賓,國內外博物館和收藏家更是爭相收藏。

只是,由於扒花工藝難度大,產品正品率較低,如今能做的人已是寥寥無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