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李中權一家的經歷極具傳奇色彩。他全家9人蔘加長征,其中,父親李惠榮、母親王理詩、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妹妹李中珍在長征途中先後犧牲。1937年,兄妹在陝北團聚時,只剩下4人。1949年在北平,3人迎來了解放。


開國少將李中權一家的經歷極具傳奇色彩。他全家9人參加長征,其中,父親李惠榮、母親王理詩、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妹妹李中珍在長征途中先後犧牲。1937年,兄妹在陝北團聚時,只剩下4人。1949年在北平,3人迎來了解放。

父母從孩子中選出李中權去上學堂接受教育,即使是借錢都沒有放棄。讀高小時,張愛萍將軍曾是李中權的老師,給李中權看了列寧的《論兩個策略》和《唯物史觀》等革命書籍,對他進行了最早的革命啟蒙。1932年,他被中共黨組織調到蒲家場任達縣紅軍游擊隊一大隊政委,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32年12月,徐向前在四川創建了川陝蘇區。在革命形勢感召下,李中權一家9口全部參加了革命。大哥李中泮帶領赤衛隊配合紅軍作戰,二哥李中池和四弟李中柏為紅軍籌糧帶路,五妹李中珍帶領婦女隊搶救傷員。在紅軍主力撤離時,父母帶著一家9口參加了紅軍,而大嫂、二嫂、侄輩以及李中權妻子、幼兒留在老家。


1933年年末,李中權的父親李惠榮跟隨紅軍離開家鄉後,來到四川通江縣肖口梁。在砍柴時,遇到敵人追擊紅軍通信員。李惠榮為了掩護紅軍通信員,將通訊員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吸引敵人。在與敵人搏鬥中,李惠榮光榮犧牲。

1934年3月,時任紅三十三軍獨立團政委的大哥李中泮,在張國燾“左傾”路線下,被錯殺於平昌縣元山場,年僅27歲(紅軍到達延安後,批判張國燾的錯誤路線,李中泮得到平反昭雪,被列入紅四方面軍犧牲的團級幹部名單中。1980年,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李中權的二哥李中池也在理番的一次戰鬥中犧牲,五妹李中珍在過草地時不幸遇難,伴隨著她犧牲的,還有她的丈夫石映昌。

李中權的母親王理詩是個小腳女人,長征時已經53歲。她挪動著小腳拽著幼小的李中柏、李中衡、李中秋,夾在奔波的紅軍家屬和根據地群眾中,從川東走到川西,過嘉陵江、涪江、渠江和岷江、翻雪山,在15個月裡時間裡,走過了2萬里的路程。


李中權母親畫像;李中權在長征中曾經三次遇見母親,但沒有忍心把親人犧牲的事情告訴她,只是把戰馬和一袋乾糧留給了她。1936年7月7日,王理詩在四川爐霍縣冬古喇嘛寺附近,再也走不動了,她告訴孩子們說,跟著紅軍走!李中衡、李中秋兄妹掩埋母親後繼續上路,一直走到陝北。

李中權一家最終有四人走完了長征路,1937年春節兄妹四人在延安團聚。後來,李中權繼續在抗大工作;李中柏到了甘肅慶陽步兵學校學習、工作;李中衡到了三五九旅王震同志那裡做譯電員,後不幸病逝於陝北。李中秋留在延安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李中權先後任冀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冀熱遼軍區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百團大戰和歷次反“掃蕩”、對日寇戰略反攻等戰役戰鬥,他身先士卒、身負重任、九死一生。解放戰爭時期,李中權先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九縱隊政委、第四野戰軍四十六軍政委等職,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作戰、衡寶戰役……


解放以後兄妹合影。 李中柏在部隊歷任班長、倉庫主任、師後勤處政委、軍訓練大隊政委、倉庫政委、瀋陽軍區後勤部工廠局顧問等職。離休後享受正師職待遇,因病於2002年4月18日在瀋陽逝世,享年85歲。

1950年,李中秋和丈夫沈昌榮奉命調到瀋陽工作。1952年,李中秋入北京中央馬列學院學習。1960年,李中秋奉命調到瀋陽軍區工作,被授予上校軍銜,任軍區訓練大隊長,於1965年8月6日逝世,享年40歲。

2014年8月4日,李中權將在北京去世,享年100歲。 臨終前,李中權將自己的20萬元存款,全部交給了組織,當作自己的黨費,並在信中寫道:“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我的生活組織上也照顧得很好。從內心深處講,我把組織上和同志們對我的關心愛護,都記在了黨的身上。我現在還剩下20萬元存款,我委託空軍黨委代我作為黨費交給我親愛的黨,權當我獻給黨的生日的一點心意。我永遠熱愛黨,黨就是我的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