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諾獎獲得者費爾普斯:中國應轉向“好經濟”(上)

【一根筋式地只是專注於提高國內消費,可能導致決策者不再關注“好經濟”所需要的其他政策】

□中國經濟報告 吳思

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S.Phelps),就業與增長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的最重要人物之一。2006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時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費爾普斯,以表彰他在宏觀經濟政策的跨期權衡方面所做的重要貢獻。

費爾普斯的研究範圍幾乎涉及宏觀經濟學中的所有問題,包括價格和工資決定理論、均衡失業率決定理論、經濟增長理論、新凱恩斯主義價格粘性理論及動態學習理論等。他的研究表明,任何政策都有收益和成本,制定者必須全面權衡利弊,制定政策的指導思想永遠應該是人民的長期福祉。另外,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人們對政策的預期,即制定政策時必須“以人為本”。這些思想在中國當下極富借鑑價值。

費爾普斯曾多次表達他對中國重視和大力倡導創新的讚賞。他甚至認為,中國的創新發展可能比美國還要快。2014年,費爾普斯受邀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座談,他向李克強贈送了自己的著作《大繁榮》。當時李克強笑著對他說,你的這本書我看過。費爾普斯在書中指出,大眾參與的創新帶來了繁榮興盛,即物質條件的改善加上廣義的“美好生活”。

日前,《中國經濟報告》在2018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舉辦期間專訪了費爾普斯教授,他就草根創新、改革開放、金融危機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研究所得。

創新引領好經濟

中國經濟報告:你在《大繁榮》一書中從新的角度解釋瞭如何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我們都知道資本、勞動、技術是一國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為什麼你會把視線放在創新,特別是大眾推動的草根創新上?

埃德蒙·費爾普斯:首先,我關注草根創新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勞動力的大幅增長可能會提高總體收入水平,但並不一定會提高人均收入。資本也是如此,增加資本存量可以實現經濟增長,但每個工人的產出不一定增長了。

此外,勞動和資本要素能夠推動經濟增長,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技術進步不像資本那樣存在投資回報遞減的問題,如果投資回報最終下降至零,就不會增加產出和收入了。

中國經濟報告:

最近埃隆·馬斯克(ElonMusk)創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現役最強大的火箭。在中國,這類技術研發基本上由國家支持的企業或研究機構主導。你認為中美兩國在創新激勵方面有什麼不同嗎?

埃德蒙·費爾普斯:我認為中國和美國對於創新的激勵本質上是相似的,幾乎一樣。絕大多數創新都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可以增加收入和產出。一個讓人們投身於創新項目或思考潛在創新項目的環境和氛圍十分重要,這也會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有趣。過去中國經濟不發達,人們首先考慮的是收入提高,但現在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一箇中等收入國家了,工作體驗逐漸變得重要。

中國經濟報告:你怎麼看中國私人部門在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埃德蒙·費爾普斯:中國必須認識到,在許多目前由公共部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方面,私人部門完全可以趕上或超過公共部門。地鐵就曾經是私人企業家創造的產物。如今,最具革命性的城市交通工具是優步(Uber)。而在不久的未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可能是自動駕駛汽車——它們都是私人部門的產物。

中國經濟報告:關於人工智能是否會引起大規模失業的爭論十分激烈。你怎麼看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這些新技術有可能導致人類自身的危機嗎?

埃德蒙·費爾普斯:關於人工智能,這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進步。我想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出現贏家和輸家。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兩點。

首先,在過去幾十年的技術進步中,我相信中國社會的所有群體都是受益的,人工智能也不會改變這一點。一方面,人工智能將在10-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而不是在某一天突然造成衝擊,讓人們毫無準備。因此在這項技術發展過程中將會有許多調整的機會。

其次,廣義上講,人工智能會替代一部分工作,一些工人可能會失業,就業率和工資增長率會下降,這當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但我想表達的是,如果一些技術進步使得勞動力更加充足,雖然這一力量會壓低工資水平,但市場會從充足的勞動力那裡找到新的投資機會。因此,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發展降低了資本-勞動比率(如果我們把機器人也算作勞動力的話),但隨著資本存量的增加,資本-勞動比率又會提高,也就是創造了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總的來說,人工智能會使一些就業機會減少,但也為資本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從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公眾的質疑主要源於不知道有這樣一種市場機制可以恢復就業機會。

中國經濟報告:那麼,應該如何遏制因為創新而導致的就業損失,尤其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就業損失?

埃德蒙·費爾普斯:主要的解決方案是就業補貼,尤其是對低工資工人進行補貼。這是相對比較好地體現他們價值的方法,可以從總體上提高市場的工資水準,並增加就業崗位。

此外,稅收方面也可以有所作為。生產消費品的勞動者工資在增加,用於生產消費品的資本品也在不斷增加投入,但生產資本品的勞動者卻沒有獲得與投入相對應的工資提升。有些生產資本品的行業在創新的衝擊下減少了工作崗位,卻無法形成新的就業機會。稅收政策應該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再分配。

(李大巍對此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