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前幾天,一則“粉絲追星打亂機場秩序,導致航班延誤兩小時”的新聞,又一次將“粉絲”這個群體推到了風口浪尖。評論裡不乏“腦殘”、“邪教”,這樣充滿不解的字眼。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沒記錯的話,上一次“粉絲”這個群體被群嘲,正是前不久,蔡徐坤粉絲人身攻擊民航大學的學生陳宏宇,只因他對於“蔡徐坤染黑髮當做粉絲福利”這件事發表了不理解,然後被粉絲瘋狂艾特要求道歉。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最終演變為一場網民對抗蔡徐坤粉絲的鬧劇。被網友調侃,去微博罵蔡徐坤就是大冒險。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上個月,範丞丞發了一條付費微博,裡面的照片只有支付60元開通V+會員特權後才能查看,一夜間八萬粉絲付費,總交易額達480萬元。網友震驚,紛紛吐槽粉絲人傻錢多。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最近隨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新一波選秀節目的大熱,粉絲——這個備受爭議與質疑的群體,又開始時不時爆出新聞,被大家喜聞樂見地談論。

沒錯,一提起“追星”,大概不少人都會條件反射地皺眉撇嘴。“粉絲”這個身份本身,似乎就是一種原罪,被貼上“腦殘”的標籤,成為了當今社會最不被理解的存在。

粉絲真的如此不堪嗎?作為一隻年少時也曾追過星的羊,今天想好好跟大家聊一下“粉絲”這個“神秘”的群體。

這究竟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在寫這篇文章前,迷死氧看到一個很唏噓的新聞。當年瘋狂迷戀劉德華導致父親跳海自盡的楊麗娟大家還記得嗎?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如今11年過去了,她終於懊悔連累家人,卻依然表示:還想再見劉德華一面。這種感情實在是難以想象。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不可否認,明星對於普通人的吸引力(特別是感性的女性)是非常強的。一方面,源於大家天性對“美”的追求,看到顏值高的人,會忍不住心生喜愛。

昨天羊的同事小姐姐們去採訪了偶像練習生的三個小鮮肉,給你們感受下結束後她們沒出息的反應。(之後會出《紅人五毛訪談》,喜歡他們的可以期待一下下)。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顏值之外,是出於明星本人的人格魅力和才華。當然,這也是最終能留住粉絲成為死忠的更最要的因素。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追星”這個詞,最早誕生於上個世紀90年代,當年小虎隊紅極一時,粉絲們經常成群結隊騎著自行車一起追蹤,被媒體形容為追星,然後沿用至今。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從當年騎自行車追蹤到如今的跟車;從貓撲、天涯到貼吧、微博以及各種追星APP;從手機短信投票到如今的各家粉絲比拼銷量——經過近20年的發展,粉絲們追星支持自家偶像的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再加上受到日韓等國家追星風氣的影響,如今在粉絲們中間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飯圈文化”。迷死氧通過了解,感覺像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融入不了的飯圈表達

先給大家看一個羊今天刷到的一條朋友圈。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下圖可以完美呈現羊當時的表情。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歷經波折,才知道原來“oxlx”是指“偶像練習生”,“np”是指九人組合“nine percent”。沒錯,如果不懂飯圈縮寫,那大概是個很不合格的粉絲了。隨便戳進流量明星的微博粉絲超話,都能看到隨處可見的縮寫。粉絲們互動愉快,外行人一臉懵逼。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最初經常被縮寫的是明星的名字,大概是在議論別人的偶像時為了避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以及給對家貢獻流量,所以開始採用縮寫。之後慢慢演變為很多常用詞也開始縮寫。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隨手附一個簡單的飯圈縮寫科普大全,說不定可以輔助你下次吃瓜(圖片來源見水印)。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除了縮寫之外,飯圈其他用語也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存在。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基於對同一個人的喜歡,在線上線下的各種交流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第一次見面就可以像老朋友吃吃喝喝、可以一起開房睡同一個枕頭,這大概只有粉絲圈才能見到(當然這種友情也很容易隨著一方的脫粉、轉粉瞬間垮掉)。

粉絲們一般會通過幻想和偶像之間的關係來確定自己的屬性。比較常見的是:女友粉、媽媽粉、姐姐粉、妹妹粉。

不管是哪種屬性的粉絲,聚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話題,誇獎和表白愛豆都是每天的日常。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最近比較流行的飯圈親媽粉用語給你們感受一下。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撕X方式也多種多樣。這大概也是飯圈最烏煙瘴氣的地方所在。只要觸及到了自家愛豆的利益,粉絲們總能想到多種多樣的形式來詆譭嘲笑對家,除了直接對撕,給對方起黑稱、寫打油詩也是廣為流傳的撕X手段,甚至還有為對家P遺照的…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狂熱中的專業從各種各樣的飯圈表達,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粉絲們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狂熱。還記得那些讓我們驚掉下巴的明星生日應援嗎?王俊凱十八歲生日時,粉絲為他包下飛機在好萊塢一萬英尺的高空中噴射氣體為他寫下生日祝福:“wangjunkai愛心18”,以及時代廣場的大屏應援。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還有每次在機場堪比春運的圍堵現場。她們彷彿有花不完的錢,用不完的精力,為了見偶像可以排除萬難。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對於粉絲來說,接機場面代表了自家偶像的人氣,她們怕的不是擁堵,如果真的沒人去,那就代表自家愛豆毫無人氣,真的胡蘿蔔(flop)了。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迷死氧還看過一個易烊千璽表演現場粉絲的狂熱應援,至今印象深刻——笑出眼淚的同時,也深深被這些粉絲的狂熱震撼到。

這樣的案例在粉絲圈有很多。哪怕私下再文靜內向、柔弱的女孩子,一旦融入到這個集體,就會完全釋放出自己的另一面,為自己的愛豆變成一個“所向披靡、無所不能”的勇士。這麼狂熱的粉圈會不會很亂?整體上並不會,打雞血而不亂規矩是每一家粉絲追求的最佳狀態。粉絲們的組織性和原則性是非常強的。他們通常聚集在QQ群、貼吧、微博超級話題共享各種關於偶像的資源,同時共同努力,齊心協力為偶像做數據、刷流量、反黑子。從後援會到各種粉絲站,每一個流量明星背後,至少十個這樣的或官方或民間組織。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日常號召大家一起做數據(投票、評論轉發微博、頂熱評等)、反黑(舉報黑子、水軍微博等)。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他們對於微博運營、熱度加權等非常有研究,同時在招人進組織時也有非常強的要求和原則。比如必須是唯粉(只喜歡這一個愛豆)、能抗壓有邏輯分析能力等。日常維護運營也非常專業。(這些通常都是自願加入為偶像做事的,不是職業粉絲)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除了做好日常數據維護運營之外,粉絲對經濟公司的監督能力也非常強。事實上,幾乎沒有粉絲不罵藝人經紀公司的——這些年來,粉絲要求公司加強宣傳、團隊增強專業性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們通常也並不是盲目衝動的與公司公開對抗,而是在不斷出現的問題積累後的爆發,並且一般會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合理的訴求。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圖為2015年華晨宇粉絲要求公司配備專業的宣傳團隊,同時做的大範圍調研和調查分析。粉絲階層下的粉絲經濟有人群就會有階層,這一點在粉絲圈也不例外。“粉絲大大”和“小透明”是飯圈兩種最常見的階層。粉絲通常存在的形式以社交網絡為媒介,所以不管你現實中處於怎樣的階級,在飯圈的地位都有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飯圈大大的前提,是有一技之長可以持續不斷地產出關於偶像的任何信息。或是視頻,或是拍照修圖,或是畫作,或是能寫出表達粉絲心聲的文字。拍視頻和照片,在粉圈被稱為前線。專業一點的對照片和視頻質量會要求比較高,所以需要訓練一下才能做前線。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如果自己是個散粉(沒有加入任何團體的粉絲),想要成為一個粉絲大大,也是有可能通過自己基礎的手機拍攝來圈粉的,只要你能保證信息的“及時性”或“獨家出品”。更多時候,粉絲更在乎看到的是不是“新鮮”的愛豆,不太評價拍攝技術。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流量明星都會有固定的粉絲來接送機,以及很多粉絲會買機票跟隨偶像進入關內,等偶像起飛後再退票的行為。不僅僅是為了看愛豆一眼,更多時候,是為了保證產出,同時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共享到社交網絡鞏固自己“粉絲大大”的地位。有了地位也就有了話語權,成為粉絲中的意見領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會有人追隨。更高一級的“粉絲大大”,可以通過周邊販賣進行變現,實現財務自由。(當然也有一部分收入會用於打榜應援)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粉絲建立的明星個站除了平時打榜做數據之外,也會將平時拍的照片製作成“寫真集”或者“檯曆”,在與偶像有關的紀念日或者新年進行發售。這些周邊製作成本極低~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但通常售賣的價格並不會很低,所以利潤空間很大。以銷售量為1000來計算,通常售賣一次的周邊利潤能高達10萬元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除了售賣自己偶像周邊變現之外,有些有PS技能的,也會通過修圖來賺錢。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而一些前線為了變現,也會接一些代拍,幫助別家偶像的粉絲站拍圖,通過賣照片來賺取一定的收益。(網絡上被曝光的某前線的代拍文件夾)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這樣的粉絲經濟在飯圈正在漸漸形成一條產業鏈。其中必然有一定的亂象存在,比如很容易為了追求“賣點”,在非明星公開活動形成圍堵,侵犯到藝人的隱私權,並且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粉絲應該被尊重嗎?

大多數的粉絲,都是網絡上籍籍無名的小透明,也都是懷著對偶像單純的喜歡喝愛戀而進入這個圈子的。她們可能在家裡也是“衣來伸手、飯愛張口”的小公主,在生活中也有寵著愛著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甚至有的已經有了重要的社會職務和地位——可一旦被身邊人知道了自己有“粉絲”屬性,馬上就被戴上有色眼鏡來看待,貼上了“腦殘”的標籤。

不同於日本韓國的粉絲在社會上擁有比較高的地位,日韓的愛豆通常態度非常謙遜,把粉絲看得非常重要,甚至取得一定成績時會向粉絲下跪表示感謝。圖為金宇彬下跪感謝觀眾支持新片。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而國內的娛樂行業,更多的形態是明星高高在上,粉絲地位相對比較卑微。粉絲不僅是粉絲經濟的買單者——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日前,某珠寶品牌為了促銷,為代言明星製作銷量榜,銷量落後的明星要被貼上哭臉,通過這種形式來虐粉促進銷量。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粉絲在社會各方面幾乎都得不到尊重,甚至藝人經濟公司也很少把粉絲看在眼裡。粉絲給自家明星公開寫道歉信的事,迷死氧依然百思不得其解。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選秀重新風靡之後,中國頂級流量明星也迅速發生了更迭。在這個大家的關注和喜歡都如此短暫和易變的年代,首先是明星本身,在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的同時,更要去尊重和感謝粉絲的存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會“寵粉”。一份長久的感情,需要雙方的同時付出,在愛情裡是這樣,在偶像和粉絲之間,也是這樣。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蔡徐坤錄製完節目感謝粉絲應援

那麼,粉絲的狂熱和不理性,是整個群體應該被社會群嘲的原因嗎?迷死氧覺得不是。粉絲很多侵犯到社會公共秩序、侵犯到藝人隱私的行為確實應該被禁止,但這畢竟只是少數人的行為,事實上,這些行為也是被所有粉絲團體所共同抵制的。粉圈一旦發現有“私生”或者是“機場圍堵”行為,不管是“大粉”還是“小透明“,都會被警告。但其他時候,粉圈群體的狂熱,其實是一種群體屬性的表現。勒龐在他的大眾心理學研究著作《烏合之眾》中甚至說道:人類文明本身就是群體狂熱心理的產物。也就是說群體的存在就伴隨著狂熱,其他的圈子其實也經常存在著這種狂熱現象。比如球迷、科技迷等等,廣義來說,甚至可能人人都是“粉絲”。只要不危害到別人,愛好本身沒什麼好嘲諷的。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就像每個群體中都有老鼠屎,大家不用因為個別粉絲的不好行為就給整個群體扣上“腦殘”的帽子。更何況,大部分的粉絲,會因為自己所追隨的愛豆去努力變得更好。可能是一些基本技能的學習。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追星女孩必備軟件可能是寫一篇學術論文的堅持。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可能是以偶像的名義做一次又一次的公益。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可能在應援過程中學習一身技能,順便拿個聯合國大獎。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或者是像坤音的老闆秦周懿這樣,直接從一個追星的粉絲開始開了娛樂公司進行造星。

逼父親跳海的楊麗娟還想見劉德華,而王源粉絲追星得了聯合國大獎

曾經看到過雜誌裡這樣形容粉絲追星:

追星並不是單純的崇拜、追隨,還伴隨著“偶像即我”的心理投射。世界太大,人與人的心理距離太遠,遠到每一點關係都彌足珍貴。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無處寄託,只好送給素不相識的偶像。把他捧到無限高,就好像我們自己也放大了一樣;幫他實現夢想,就好像我們自己的價值也實現了一樣。

追星歸根結底,是一種情感的釋放,一種感同身受的精神寄託,一種自我選擇的生活方式。

迷死氧身邊也有這樣的追星女孩,她們把自己和偶像的生活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並慢慢滲透進了生活中。她們偶爾狂熱,偶爾發神經,但始終快樂。生活中,都是努力工作善良可愛的小仙女。

願粉絲的行為都可以建立在善良的基礎上。

同時任何時候,都要記得首先尊重自己愛自己,然後才是去付出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