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瘦西湖”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錢塘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裡的美景後,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瘦西湖”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錢塘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裡的美景後,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清代康乾時期即已形成的“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湖上園林,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於一體,風韻獨具而蜚聲海內外。卷石洞天、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月觀、小金山、釣魚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景區等名園勝蹟,散佈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兩岸,儼然一幅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那麼五亭橋就是少女身上那條華美的腰帶。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誌,也是揚州城的象徵。它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兩百多年的歷史。五亭橋上建有極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風亭,挺拔秀麗的風亭就象五朵冉冉出水的蓮花。亭上有寶頂,亭內繪有天花,亭外掛著風鈴。


瘦西湖的白塔高27.5米,下面是束腰須彌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龕,龕內雕刻著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穩健不同,揚州白塔比例勻稱,玉立亭亭。和身邊的五亭橋相映成趣。

圖為瘦西湖深入湖心的釣魚臺。在中國,以“釣魚臺”命名的景點非常多,但揚州的釣魚臺卻是眾多釣臺中體量最小,也是極富特色的一座。

釣魚臺原名吹臺,為揚州漢代已有的園林名稱,是吹奏絲竹管絃之地。相傳當年的乾隆皇帝逛到這兒,不知怎麼的就來了釣魚的興趣。於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魚杆。可是瘦西湖裡的魚卻偏偏不聽話,平日裡一呼百應的乾隆皇帝釣了半天,就是沒有一條魚上鉤。這下陪同的揚州鹽商著急了,當即悄悄選了幾個水性好的水手帶著活魚潛到水下。舉著荷葉,靠荷莖來換氣。上面的乾隆魚杆一落,下面的活龍魚就被掛上了鉤。這下乾隆爺自然是龍心大悅了。


1982年劉海粟老先生暢遊瘦西湖,遊至吹臺,聽說乾隆皇帝曾於此垂釣,故根據典故,為此處改名釣魚臺,並留下墨寶,從此以後,瘦西湖將吹臺改名釣魚臺。它是中國名亭建築的典範,是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代表作品。

站在釣魚臺斜角60度,您可以在北邊的圓洞中看到五亭橋橫臥波光:而南邊的橢圓形洞中則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橫一臥,真是堪稱絕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