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圖-陰陽五行表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係。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可以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則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影響。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關係又可稱為母子關係,如木生火,也就是木為火之母,火則為木之子。相剋即相互剋制和相互約束。五行的相剋次序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只有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發生與發展。如果五行相生相剋太過或不及,就會破壞正常的生克關係,而出現相乘或相侮的情況。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剋制太過。比如,木過於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剋制木時,木就會過度地克土,使土更虛,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過,使克它的一行無法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剋制,所以又被稱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況下水克火,但當水太少或火過盛時,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會被火燒乾,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中醫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圖-陰陽五行表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位:東南中西北四季:春夏長夏秋冬五臟(陰裡):肝心(腦)脾肺腎六腑(陽表):膽小腸(三焦)胃大腸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體:筋(爪)脈肉皮骨五液:淚汗涎(唾)涕血五色:綠(青)紅(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甜辛鹹七情:怒喜思悲(憂)恐(驚)六慾:視(看)意(想)嘗(吃)觸聽五志:憤恨怨惱煩五感:痠麻脹(腫)痛木五覺:熱沉乏(煩)緊涼五變:硬(僵)軟(松)粘結(瘀)彎六邪:風燥暑(火)溼寒

中醫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圖-陰陽五行表

中醫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哲學!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由各個局部所組成。中醫學把人體的結構分為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三大部分。它們在人體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間又是密切聯繫的。其中,臟腑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而氣血液則是由臟腑功能活動所生成,也是人體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通過經絡輸布到全身,供給機體維持生命的需要,從而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血有濡養周身的作用,脈為血液運行的通路;心(腦)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流量的作用。肝主疏洩,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肝主筋,“其華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賴於肝之陰血的滋養。肝開竅於目。

脾---主運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的生理功能,包括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脾氣主升”或“脾主升清”。脾統血。脾主肌肉,四肢。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肺---主氣,司呼吸,主一身之氣和主呼吸之氣。肺司宣發,外和皮毛。肺主肅降,通調水道。肺開竅於鼻。

腎(附命門)---藏精,精是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藏之於腎。精能化氣,氣能生精,充滿生機活力。腎主水,腎是管理水液代謝的主要器官;腎主生殖、生長、發育。腎主骨、生髓、通腦

,腎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腎主納氣,腎臟具有固攝肺所吸入之氣的功能。腎開竅於耳及二陰。“其華在發”

胃---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飲食物,進行初步的消化。這種功能可歸結為“受納”和“腐熟”水谷兩方面。胃主通降,以降為和。

小腸---小腸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體現為“受盛化物”、“泌別清濁”。

大腸---大腸的生理功能是轉導糟粕,排洩糞便,並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貯藏和排洩尿液。膀胱的病變歸根結底多與腎的氣化功能有關。

三焦---三焦是上、中、下焦的總稱。上焦,呼吸和輸布養料的功能;中焦,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分清泌濁、排洩糞便的功能。

總之,人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有機統一體,內臟肌體之間即有結構上的聯絡,更有功能上的聯繫。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和相剋,我們人體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剋的關係。

相生——相互滋生、促進、助長;相剋——相互制約、抑制、克服:相生的關係是,肝好,心好;心好,脾好;脾好,肺好;肺好,腎好;腎好,肝好。相剋的關係是:腎功能不好,心腦血管就不好。腎是過濾的,腎有腎小球和腎小管,腎小球管過濾,腎小管重新吸收進血液裡。如果腎功能不好,腎小球過濾不乾淨,就像一個漏勺一樣,兜不住了,腎小管吸收進血液裡。心腦血管功能下降,克回肺,又克回肝,肝不好又克回脾胃,肝功能不好的人,見油膩的東西,他就吃不下,最後又克回腎。

人的健康也像一部車的保養,只有懂得其性能,熟悉駕駛規則,才能防止車過早的損壞甚至報廢。

青色益目(清肝明目),紅色補心(強心益氣),黃色健脾(健脾養胃),白潤肺(潤肺化痰),黑色強腎(補腎填精);

大怒傷肝,大喜傷心(樂極生悲),思慮傷脾,悲憂傷肺,驚恐傷腎;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酸傷筋,苦傷心,甜傷肉,鹹傷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