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院:99%家長不知道的真相:高分低能是假象,低分高能最正常

中教院:99%家長不知道的真相:高分低能是假象,低分高能最正常

1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學霸有這樣一種表現:在學校呼風喚雨,到社會威風掃地。

如果用一個特別的標籤去描述的話,那就是,高分低能。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人大畢業生撿垃圾,海歸女博士種地,復旦學霸月薪3000等,都被用來印證這種印象 。

除了學霸,人們對學渣也有類似但相反的印象:在學校渣到不行,到社會游魚得水,如果也要用一個標籤的話,就是低分高能。

這類人的勵志故事想必不用我來舉例,上網一搜到處都是,比如互聯網圈比較有名的一些大佬。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人們會對學霸和學渣有這樣的印象?是所有學霸高分低能,所有學渣低分高能?

顯然不是,這背後一定存在某些本質的原因,而這個原因,需要從學習能力來入手。

2

首先說明一點,高分低能並非是所有學霸的特徵,低分高能也並非所有學渣的本質。

確實存在相當數量的學霸是書呆子,不懂規則,盲目天真,沒有變通和適應能力。

也存在部分學渣很有潛力,變通能力很強,會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但這些都不能作為定論學霸與學渣的依據,而要從更深的層面去分析學霸與學渣的區別。

其實,之所以會產生上述的認知,除了誇大宣傳,更深層的是絕大多數人把學校和社會割裂開來。

社會和學校是一樣的,都是培養人的環境,而人學習的方式在這兩個環境裡其實都行得通。

因為學習方式的背後,就是學習能力,也就是達到的學習層次。

學習,有三個層次,也可以說是達到真正的學霸所要經過的三個階段。

那麼,這三個層次是什麼呢?

3

第一個學習的層次,是掌握知識點,因為任何學科都是由無數個知識點組成,只要熟練掌握了知識點,就可以基本瞭解並應用這個學科解決問題。

熟練,是此層次的基本要求,達不到此要求,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渣。

第二個學習的層次,是掌握做題規律,學習的一個目的是為了考試,考試是有套路的,套路就是老師整理出的各種題型和規律。

刷題,是達到這一層次的主要途徑,所以會刷題是基本要求,而盲目刷題,就是偽學渣。

第一個和第二個層次是學校學習的主要目標,就是幫孩子完成學習過程,也就是學和用,知識點就是用來學的,題型就是用來用的。

但這還不夠,要想讓孩子真正達到學霸,必須達到第三個層次--掌握題型的變化。

題型是會變化的,延伸、變形、組合、嵌套,都是題型變化的方式,只有掌握了把辨別題型並將其拆解為小問題的能力,才能達到這一層次。

能把大問題拆解為小問題,這才是學霸真正具有的能力,只達到第二層,都是偽學霸。

但是,這一層次有一個硬性要求,那就是思維靈活,不靈活,依舊是偽學霸。

4

瞭解了這三個層次,就可以解釋何為高分低能和低分高能。

高分低能,本身的能力其實並不弱,弱在的是不會變通性地拆解大問題為小問題,因為工作上的問題比學習上的問題更復雜。

低分高能,雖然分數會非常的低,但那是知識點沒有掌握透而已,社會上的知識點很少有人教,都靠自己摸索,這就給了機會。

人的思維,其實並不容易鎖死,但一旦鎖死,沒法變通,高分低能就是必然,而思維沒有鎖死,低分的人反倒就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

所以,高分低能是假象,低分高能最正常。

其實,孩子達到第一和第二個層次,到了社會都會表現出比較強的能力。

達到了第三個層次一般能力會表現得更強,而第一個層次沒有達到的,其實很少,大多數是不熟練而已,工作之後則有機會變得更熟練。

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思維。

所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其實就是塑造靈活的思維,這一點做到了,高分低能就會避免,低分高能就成常態。

你家孩子是高分低能還是低分高能?請想一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