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月入五千收藏當代藝術,練就一雙慧眼

如果你問我:“月入五千,怎麼搞藝術收藏?”

我會這樣回答你:“再去多掙點兒。”

或者:“平時多省點兒。”

如果你覺得自己能辦到,那就可以繼續往下看了——

博雅收藏:

一、我真的可以做一個收藏家嗎?

對於收藏這件事,你必須要有信心。

絕大多數的收藏家,都和處在金字塔頂端的大藏家有天壤之別,但是,即便囊中羞澀,你還是有可能領先這群0.001%的大藏家。

原因之一,是因為這些沒有預算上限的人,他們的收藏通常都很無聊。比如法國頂級富翁皮諾特(Francois Pinault),光在高古軒(我們曾經寫過他:一年賣掉10億美元畫,世界頂級畫商是怎麼工作的?)和白立方兩家畫廊就花掉了15億美元,已購清單上包括傑夫·昆斯和達明恩·赫斯特(我們也寫過:很多人說,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藝術家,其實就是個混混)等最有名的藝術家。然而,他的收藏無論好壞,都只能用兩個標準來衡量:價格昂貴以及聲名遠播。

教你月入五千收藏當代藝術,練就一雙慧眼

弗朗索瓦·皮諾特在他的威尼斯葛拉西宮前

“他的收藏就是 熱門排行 ,再加上一些 本週最愛 的集合體。”如20世紀最著名的女攝影師辛迪·雪曼(Cindy Sherman)所說,他們最大的特徵就是“只知道隨波逐流”。還有一類藏家是什麼樣的呢?他們也許有權力,能影響哪些年輕藝術家在市場上走紅,哪些不可以。但他們多數不值得被尊敬——通常他們會積極地收藏五到十年,之後就會放慢腳步,原因是覺得自己的收藏已經足夠大了,也想開始享受有錢人的生活。

此外,這些收藏家大多隻習慣某一個時代的藝術家,要了解認識下一代的年輕人,對他們來說要花費太多時間精力。

而好的藏家呢?他們多半受苦受難——購買自己無法負擔的作品,揹負連自己都不知如何償還的債務,還必須時時為了爭取更好的價錢而拼命。

二、那麼,怎樣才能做一個好藏家?

第一,你得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個好藏家能擁有的最大的才能。有時候你應該跟隨市場,有時候你卻必須反抗,甚至忽略市場的趨勢。

第二,你必須聽從自己的直覺。

要當一名成功的收藏家,你需要儘可能多地去觀看、傾聽、閱讀、購買藝術品以及試著賣出越多的藝術品——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頻繁的交易,才能促成價格的穩定上漲。

第三,如上面提到的,傾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平民收藏家”的隊伍中,赫伯特·沃格爾(Herbert Vogel)和赫伯特·桃樂絲(Herbert Dorothy)夫婦是一個傳奇的案例——前者是普通的郵局職員,後者是圖書管理員,他們憑著對當代藝術的熱情,用相當平庸的收入,收藏了超過5000件極簡主義和觀念藝術作品。

這對夫婦住在曼哈頓一個租來的狹小公寓裡,從不旅行,沒買車子,也沒幾件像樣的衣服,但卻幾乎把所有的錢都用來買藝術家早期的作品。赫伯特在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說,“我什麼都不是,我只是一個在郵局工作的人,但我尊敬藝術家,他們似乎也敬重我,他們會跟我聊到深夜三四點鐘,而我只是一個聽他們說話的人——我從來沒問過一個問題。”

教你月入五千收藏當代藝術,練就一雙慧眼

赫伯特·沃格爾與妻子多蘿西·沃格爾

三、什麼樣的藝術是好藝術?

這是一個要命的問題,並且,從來沒有統一的答案。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藝術從來不民主,有些作品就是比另一些更好,更重要,因此也更貴。

另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下,大部分好藝術品都給人不舒服的印象,或者說至少難以理解。

就像《一個窮酸收藏家的告解》一書的作者尤金·施瓦茲(Eugene Schwartzs)所說的,“新藝術(New Art)會侵犯你對於好藝術的想法,它不應該以立即的愉悅來衡量,而應該以讓你感到驚恐和挑戰的程度來評比。”

在藝術圈,你有可能最經常聽到的建議是:買你喜歡的東西。但這是個非常糟糕的建議。如果你只買讓自己的眼睛感到愉悅的作品,最後你可能只會造就一個非常無聊的收藏。

相反,那些令人不舒服的作品,最後總是會拓寬我們對藝術和世界的理解和看法。因此,作為一名收藏家,你只能遵從自己的直覺,判斷那些是好的藝術,哪些是差的作品。

收藏:

四、如何開始買藝術品?

“如果我手上只有5000美元,想買一些好的藝術品,我該怎麼做?”這是入門級收藏家最常問的問題。

有一些大藏家會建議你,慢慢來,先做點功課,彆著急買……但我認為他們只說對了一部分——做功課永遠是必要的,你應該儘可能地多讀藝術書籍、雜誌、網站甚至拍賣圖錄,儘可能多地逛美術館和畫廊,如果有機會,多參觀一些私人的收藏,以及多跟藝術圈的人聊聊天。

我的建議是:趕緊去買。先去買個三五件作品回來,把它們掛在牆上,看上幾個月,再重新評估自己的收藏,問問自己得到了什麼,然後從中建立起個人的品位。

保守的收藏家會比較偏愛平面作品,尤其是架上繪畫作品,因為它們可以被掛上牆,或者被認為具有神奇的“靈暈”。在可預見的未來,情況仍然會是這樣。

與架上繪畫相比,雕塑、錄像、表演和裝置藝術的市場價格通常會落後於前者,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收藏家品味的變化,這一情況將會發生改變。5000美元在今天的藝術市場買不到什麼東西,但有簽名版次的版畫、攝影、雕塑或錄像,卻可能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但說到底,沒有人能告訴你應該買什麼。再強調一次,你只能依賴自己的直覺,並且極端追求品質,如果你追求品質,也許有一天,市場就會反過來追隨你。

教你月入五千收藏當代藝術,練就一雙慧眼

錢幣收藏,門檻稍低

五、什麼樣的藝術家值得買?

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是:

第一,不管曾經多前衛的藝術家,最終幾乎都會被同化;第二,年輕人總有一天會變老;第三,多數藝術家,即便是那些曾經被公認為偉大的藝術家,都會被遺忘。

而從市場的經驗來看,很少有30歲就崛起的藝術家能紅過三到五年。為什麼?原因可能是,當這些藝術家不再餓肚子,整天只跟有錢的新朋友們一起玩耍的時候,他們就變得無聊了,創作的靈感減少,也越來越難創作出令人驚豔的作品。

而當他們偶爾生產出驚豔的作品時,也只有有錢的收藏家才能夠負擔得起。藝術家本人可能是最後一個意識到自己還在做昨天流行的藝術的人,但他不知道那些作品其實遠比昨天還要過時。

還有一個原因跟外部環境相關。以前的藝術家可能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建立名聲,但今天的藝術家可能幾年就可以做到。如果順利的話,一個年輕藝術家一畢業就投入創作,然後畫廊開始展示他的作品,藏家開始收藏,媒體接著曝光報道。之後,這個藝術家就成了藝術界的明星,畫廊便會要求藝術家製作更多類似的作品,接下來作品品質就開始出現問題,藝術家也會跟著停滯,無法進步。他會變得有錢,但他也會變懶,最後的結局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市場崩盤了。

所以,謹慎地追捧那些一夜成名的藝術家。相反,那些首次發表作品就失敗的藝術家,反而可能在後來的生涯中發展得更好。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有一大群年輕藝術家在30或40歲之前,就被藏家嚼個幾口之後立即吐掉。藝術風格需要時間培養,但很不幸的是,市場往往等不到藝術家風格成熟,就已經替他們妄下結論。

話說回來,那到底應該買誰的呢?如果你首先考慮的是投資,那成功的藝術家可能是更好的投資標的;但考慮到成名藝術家們過度膨脹的價格,我更願意購買年輕藝術家的作品。

所有的藝術家都想要錢,即便他們已經很有錢,但對於年輕藝術家來說,他們至少還有更大的企圖和興趣去追求新的變化。購買年輕藝術家就像做天使投資,你無法保證一定會成功,但那種高難度的挑戰會讓你樂在其中。真正好的藝術家,其實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來判斷,單是跟時間較勁這一點,就讓人感到興奮。

做藝術家從來不容易。要日以繼夜、孤身自處又精神飽滿地面對自己的作品,對任何藝術家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有太多藝術家搞砸了自己的人生,他們很有天分,但後來卻變得懶散、酗酒——如果一位藝術家缺少培育自己天分的能力,那麼他很可能最終只能做出無聊的作品,這就是為什麼我偏好收藏那些會珍惜自己天賦的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