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斯里蘭卡小妞,最懂蘭卡旅行的人)

小妞說:斯里蘭卡、馬爾代夫華人華僑一家親

因為同處於南亞印度洋海域,飛行時間僅相隔一小時,斯里蘭卡旅行社很多也經營馬代度假產品,在斯的國人不時也去馬代度假;也有曾經在馬代工作的朋友,來了蘭卡生活。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圖文:bo大俠)

比如,以前bo大俠是我喜歡的一個馬爾代夫作者,後來,她竟然來蘭卡工作了!當我們一起坐在尼甘布的中餐廳裡吃著菠蘿咕咾肉和蒜蓉生蠔,她由衷感嘆:“斯里蘭卡的生活,真的比馬爾代夫好太多了啊!”

以下是她的文章,告訴你一個遊客之外的馬爾代夫。enjoy。


世界上離婚率最高的國家

千篇一律的遊記寫的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對於這樣一個特殊的旅遊目的地,遊客看到的都是度假村的奢華愜意,天堂的背後,是一個遊客並不瞭解的世界。

  • 這裡的房子不是都有淡水的。

  • 這裡的沒有狗。

  • 這裡有世界最高的離婚率。

  • 這個1.8平方公里的小島,承載著馬爾代夫所有人的生活。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從機場遠眺馬累--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葫蘆馬累的沙灘--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機場前的海--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藍天白雲,世界上最美的海水,奢華的度假村……

這些都是別人的麻袋。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馬累狹窄的生存空間--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國際大都市馬累,好吧,馬村,是南亞的大熔爐,擁有世界最高的人口密度,同時馬爾代夫也有世界最高的離婚率——70%。

在這裡全民都是穆斯林,由於遊客及外來人口的增長,馬爾代夫的穆斯林已經非常世俗化了。五彩的頭巾下隱藏的是一顆西方文化的心,他們聽搖滾,看美劇,吃著PIZZA和漢堡,緊身T恤牛仔褲。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馬爾代夫人酷愛遊行,一點小P事就會開始 ’大規模’ 的遊行。

(斯里蘭卡也一樣啊...)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孟加拉外勞--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Majeedee Magu,馬村最寬敞的街道,主大街。

馬累雖小,五臟俱全,滿大街的部長副部長一把抓。

孟加拉勞工是馬爾代夫最大的人口來源,比本國居民還要多,斯里蘭卡人和印度人在國家經濟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中國的崛起,從1年多以前滿街的中國遊客,到現在,已經可以隨處看到領著公文包的中資企業員工。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中國水電在機場駐紮的瀝青拌合站


吞拿魚之國

馬爾代夫盛產吞拿魚,物資極度匱乏的馬爾代夫,幾乎所有的物資都是進口的,只有吞拿魚是馬爾代夫唯一的本土產物。

在這裡,物價堪比中國一線城市,我們吃著澳洲的牛肉,斯里蘭卡來的茶葉,印度的蔬菜,阿聯酋的雪糕,泰國的飲料,孟加拉的荔枝,還有永遠無法忘懷的巴西殭屍雞---死後60天冰凍送來馬島的。

馬爾代夫其實沒有什麼新鮮海鮮,只有各種魚和龍蝦,度假村的蝦是進口的,貝殼類也是進口的。和全世界一樣,MADE IN CHINA在這裡口碑並不好,只有衣服和玩具是從中國進口的。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準備空運的罐頭魚--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對於絕大多數馬爾代夫人而言,生活僅僅只是生存

酒店度假村和真實的馬爾代夫完全是兩個不同世界,馬爾代夫由於地理位置的問題,只有首都馬累有相對健全的設施,島民們為了生存只有一窩蜂的擠來這個還沒有國內小區大城市(抱歉我更喜歡叫它漁村)。

60平米的房子可能住著一家10口的馬爾代夫人,或者20多個孟加拉苦力。穆斯林不計劃生育也為政府帶來很大的壓力。這裡的租金比北京要高,75平米的兩房一廳,1500美金。

馬爾代夫的老一輩女性基本不工作,身為一家之主丈夫需要打2-3份工才能維持家庭的開銷。下午2點以前是政府部門的辦事員,2點以後可能是的士司機,修理工,代理商,或者所謂的business man。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作為穆斯林國家,沒有酒精,酒吧和KTV的娛樂場所,夜生活簡單粗暴持久---當地人在咖啡廳,咖啡喝起來,牛皮吹起來,從黃昏到夜晚,從飯後到凌晨, NEVER ENDING。

年輕人都有一顆躁動心,青年男性都有一個當賽車手夢。入夜後,在馬累各個街道上都有飆車的活動,無奈這個小島不但擁擠還有很多的減速帶,超越60的時速只是一個遙遠的夢。

年輕一輩的人私生活混亂堪比美劇,劣質毒品盛行,無處宣洩的荷爾蒙成就了葫蘆馬累沙灘暗處那無處不在5D小電影。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跟所有島民一樣,馬爾代夫人民也有好吃懶做的惡習,高不攀低不就。社會最底層的工作,苦力等都是由孟加拉國勞工充當。一個普通的孟加拉國苦力只有150美金一個月,但是這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高薪; 慵懶的菲律賓人在這裡,絕對可以獲得年度最勤快員工獎。

大企業公司的主管都是來自斯里蘭卡和印度。馬爾代夫人對中國人還是友善的,大把大把的銀子揮灑給各個度假村,並且中國人跟在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一樣,充當著推進社會發展的角色,援建工程,醫療等。越來越多的中餐廳開張,中國人就是善於用食物來縮短與家鄉的距離。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有陽光有水的地方,就有中國人

馬爾代夫有至少1000人的中國籍常駐人口,其中有的已經來了20多年,未來兩年至少增加2000-3000人,主要從事旅遊業,工程和貿易。

在渡輪上遇到一箇中國工程師,他告訴我,這裡沒有豬肉吃,他想吃紅燒肉了,然後帶上了耳機,夜晚的印度洋深邃而神秘,隱約聽到耳機裡傳來的‘FAR AWAY FROM HOME’,他說,他想家了。

異鄉易得離愁病,妙醫難醫斷腸人,思鄉是一種不分種族,國籍和性別的病。病入膏肓的症狀就是做夢都能夢見豬肉的味道,流量電話賬單居高不下,無藥可醫卻也可以不治自愈。那些在海外漂泊的遊子們,看似一直在奔跑,但是心底那最後的安全感都落在了千里之遙的家鄉。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穆斯林如果觸摸了狗狗以後要洗手若干次。在這個印度洋上的島國,除了警犬之外,看不到任何狗的身影。貓,鳥,魚和兔子成為了寵物的主力軍。就算是流浪貓也沒有人會傷害他們,我見過好多次,馬爾代夫人買貓糧,或者把家裡的剩飯拿來為流浪貓。

吃飽喝足的動物,他們反而享受著沙灘,碧海和藍天,也是擁有了馬島上最愜意的生活(當地很多居民比他們艱難,很多人一天只吃2餐,甚至1餐)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我收養的貓,絕育手術是在我房間的辦公桌上進行的。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這裡是地中海貧血發病了最高的國家,很多人都長著筷子形狀的腿。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葫蘆馬累是一個填海的人工島,與機場有公路相連。由於馬累的用地已經達到飽和,政府開始了填海造地,這裡除了淡水,就是土地最為精貴。

葫蘆馬累填海的二期工程已經完工,政府會建設更多福利房並售賣給這些沒有自己家的馬爾代夫人。

飛速膨脹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在這裡如果誰擁有屬於自己房產,就已經算是很某種意義上的土豪了(想買地?有錢都未必能排到你)

馬爾代夫貧富差距非常懸殊,一個小白領的工資大概在人民2000-3000左右(很多都是留學回來的),但是他們卻願意把大量的收入花在手機上,連掃廁所的大媽都人手一臺最新款的IPHONE,消費觀念也是匪夷所思。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每一個馬島人,都有一箇中國夢。

每一個馬爾大夫都有一個關於中國的發財夢,我在這裡認識的馬爾代夫人,都想讓我介紹在中國有什麼生意可以做,起初我很驚訝的以為,馬爾代夫人可真有錢,都想來天朝搞投資啊,時日久了才瞭解,他們認為中國人多,一人能給一分錢,就是一筆了不起的鉅款了。為了不打擊他們美好幻覺,我也只能呵呵。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常駐馬爾代夫已經有19個月了,體驗了馬人的奇葩,與移民局撕逼,被限制出境,當然也體驗了各種陌生馬國人溫暖無私的幫助。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開始的時候討厭呼吸馬國的每一口空氣,到現在,忽然覺得,也許自己會一直待下去。

(完)


天堂背後,馬爾代夫的陰暗面:我與馬代19個月的愛恨情仇

斯里蘭卡小妞,“最懂蘭卡旅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