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國,酷德國,誰是歐洲下一個領袖?

五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這是繼退出《巴黎協定》,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增收鋼鋁關稅之後,又一個與歐洲相對立的決定。原本在二戰後抓著美國“褲腿”的歐洲,正在尋求更多的話語權和自主權。與此同時,右翼民粹主義浪潮席捲歐洲。對外維護大國地位,對內抵抗民粹主義團結歐盟的重任,落在了德法中軸的肩上。馬克龍在國內改革和國際事務表現出彩,希望將法國打造成“像初創企業一樣思考、行動的國家。” 但他的終極目標是讓歐盟成為一個團結凝聚的超級力量。默克爾再次連任併成功組閣,德國正在進入新的紀元,變得更加多元、開放、隨性,但也有更多分歧和爭議。當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似乎暫時退下了自由民主世界的大哥地位,法國和德國,能夠填滿它的空缺嗎?

新法国,酷德国,谁是欧洲下一个领袖?

(左起)法國總統馬克龍、創業區贊助者Xavier Niel、巴黎市長 Anne Hidalgo 出席Station F 開幕式。

新法国,酷德国,谁是欧洲下一个领袖?

馬克龍、特蕾莎·梅、默克爾出席歐盟-西巴爾幹國家領導人峰會。

在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似乎暫時退下了自由民主世界的大哥地位。法國和德國,能夠填滿它的空缺嗎?馬克龍在國內改革和國際事務表現出彩,默克爾再次連任併成功組閣,世界正期待歐洲的德法中軸把控局勢。

德國進入新紀元

“這是一部堪比《紙牌屋》的電視劇。”——你絕對想不到,這是《紐約時報》給一部德國電視劇的評價。嚴謹、沒有幽默感、啤酒、汽車、柏林牆——提及德國,人們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這些。德國電視劇?聽起來就很枯燥。然而現實是,一波又一波的德國高品質電視劇如風暴一般席捲了全球。

德國電視節目確實一度被無聊的愛情劇和枯燥乏味的紀錄片佔領,但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時。2015年柏林電影節上,《德國八三年》(Deutschland 83)首播。這部劇共有八集,講述冷戰時期潛入西德的東德間諜的故事。它成為了第一部被美國電視運營商購買的德語電視劇,更是被評為“堪比《紙牌屋》”。突然之間,全球觀眾都對德國電視劇產生了濃厚興趣,“原來德國可以做出如此有趣的事情”。

德國影視劇紅了,德國也紅了。根據市場調查機構GfK 2去年對50個國家進行的調查,德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受人尊重的國家。過去那段不被看好的二戰納粹歷史成為了電視劇最佳題材,正如東德的交通標誌小人走進了柏林大大小小的紀念品商店。

德國正在進入新的紀元,變得更加多元、開放、隨性和時髦。這似乎和國際頭條中焦慮保守的德國有差,但從長遠來看,德國正在改變。20世紀60年代,德國開始坦誠地接受戰爭罪行。90年代起,德國重新統一成一個國家。如今,歷史的車輪繼續前進:教堂出席率降低,離婚的人多了、結婚的人少了,男女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過去15年中,工作年齡女性就業比例從58%增長到了70%。全球化和科技正在掏空德國勞動市場,增加就業難度。德國引以為豪的引擎工業也受到新型科技和採取創新商業模式的競爭對手的衝擊。

最大的改變來自德國總理默克爾對難民“敞開大門”的政策。2015年到2016年期間,約120萬難民湧入德國。要知道,德國可沒有歡迎不同文化民族的傳統。二戰後為填補勞動力空缺而來到德國的意大利和土耳其人在當時被稱為“客籍工人”,暗示他們無法永遠留在德國,1990年德國足球隊中只有德國名字。如今,德國反而是接受難民國家中融合最好的國家。根據歐洲抵抗種族歧視網絡的調查,51%的德國難民都加入了融合計劃,瑞典和希臘分別只有34%和11%。

新德國人的湧入讓德國成為了“熔爐”,社會的變化震撼了這個長期以來習慣保持穩定的社會。今年1月,德國西部工業城市埃森的一家食品銀行要求新來的救助申請人出示德國身份證明——經理薩特認為,被救助者中四分之三都是外國人,對本地人太不公平。不滿的抗議者在薩特的車上塗上了“種族歧視”,而極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則力挺薩特,加入混戰,媒體蜂擁而至。最後就連默克爾都站出來發聲:“薩特先生選擇區分德國人還是非德國人的做法是不好的。”

這一意外的風波反映出被默克爾稱為“Unbehagen”的情緒——一種焦慮和不適——正在蔓延。這種情緒讓德國人對政府應對危機的能力,對國家經濟的未來以及對混亂的國際局勢感到不安,在擁護新德國人的群體和保守群體之間,在城鄉選民之間,在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產生了鴻溝。如今的德國更多元,但也有更多分歧和爭議,這意味著德國必須重新思考過去的傳統和習慣。

新法国,酷德国,谁是欧洲下一个领袖?

德劇《巴比倫柏林》劇照。

新法国,酷德国,谁是欧洲下一个领袖?

2017年9月6日,法國前總統奧朗德( 左) 在他新開的基金會的辦公室前,

與初創公司Simplon 創始人弗雷德裡克· 巴博合影。

法國:像初創公司一樣思考

法國法蘭西島大區,2018年巴黎人工智能挑戰賽正在火熱報名中,不論報名者是初創公司、巴黎人還是居住在法蘭西島大區的外國人,只要能晉級前三就能瓜分政府提供的整整100萬歐元的鉅額獎金。不過,比起馬克龍為人工智能開發計劃撥出的預算,這百萬獎金不算什麼——在2022年之前,法國政府將投入15億歐元用以開發人工智能,讓法國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者。

確實,奢侈品、博物館、美食、時裝週……這些帶有“傳統氣息”的國際名片很難讓人將法國與科技掛鉤。但事實上,韓國三星將在巴黎設立第三大研究中心,日本富士通宣佈在巴黎開設歐洲研發中心,打造出AlphaGO的DeepMind在巴黎設立第一個歐洲AI 實驗室……浪漫國度法國,正在成為新興科技企業的溫床。在國外,法國藉著英國脫歐和“特朗普效應”大力吸引國外投資,吸引人才回國。在國內,法國政府把扶持重點放在了初創公司,推動創新創業的浪潮。2017年6月巴黎創業者大會VivaTech上,馬克龍對法國初創行業的野心毫不隱瞞:“我希望法國成為一個初創國家,一個像初創企業一樣思考、行動的國家。”

上世紀90年代,全球科技初創公司大爆發。然而,稅收制度、嚴苛的勞動法和規避風險的文化習慣使法國相比其他歐洲國家擁有更少的初創公司。不少本土初創公司在沒有做大成名前就選擇關閉或是拋售。加快創新科技不僅僅是面子問題,而更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問題”。創新,成為馬克龍對抗增速緩慢的經濟和高失業率的武器。

根據追蹤歐洲創業投資的網站Tech.eu 的統計,在2017年法國以31.6億歐元的投資成為歐洲創業投資第三大國,同比增長26%。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公佈的Soft Power 30名單中,法國在2017年超過美國成為軟實力第一的國家。

去年開始運營的Station F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孵化器。Station F 園區靠近法蘭西圖書館,位於巴黎13區的一座建於20年代的老貨運站——Halle Freyssinet 內,佔地34000平方米,1000多家初創公司這裡辦公,就連前總統奧朗德都加入。這不單單是馬克龍的功勞,前任政府政策的“延遲效果”開始顯現。薩科齊政府開始簡化小型企業手續,奧郎德時期創立了BPI——法國最大的科技投資公共基金,馬克龍則直接撥款110億歐元支持科技企業,並向國外企業家發放4年簽證,將稅收從45%降低到30%,刺激私人投資推動初創企業發展。當馬克龍被反對者質疑是偏向企業的“富人總統”時,他回應道“人們應該記住,entrepreneur(企業家)是被英語偷走的法語詞”。

新法国,酷德国,谁是欧洲下一个领袖?

德國埃森一家食品銀行因拒絕救助外籍人士,被抗議者塗鴉。

誰是歐洲新領袖?

被稱為歐洲火車頭的德國和法國悄然改變時,西方世界正在經歷劇烈動盪。特朗普的上臺讓國際秩序面臨戰爭、排外主義、經貿保護主義、種族暴力和既有國際組織遭受打擊的威脅之中。在歐洲,英國脫歐、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連任、就連傳統西歐國家意大利都即將迎來一個“疑歐政府”,右翼民粹主義成為歐洲面臨一種“幾近內戰”的威脅。

對外維護大國地位,對內抵抗民粹主義團結歐盟的重任,落在了德法中軸的肩上。默克爾多次談起,德法必須在歐盟中承擔起更多責任,並宣佈在今年6月前提交一套歐盟改革計劃。不論是在伊朗核協議、經貿問題還是環境問題,德法都堅定的站在多邊主義的同一陣營。在難民問題上,法國選擇支持德國的提議,在歐盟設立一個統一項目,向接收安置難民的城鎮和鄉村直接提供財政支持。在防務一體上,歐盟計劃創立數十億歐元的防務基金,這一基金將為在國際事務發揮更多作用的歐洲提供資金支持,尤其是在打壓俄羅斯、網絡攻擊和反恐領域。

但德法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隔閡。

在巴黎10區,志願者西里爾抱著厚厚的問卷,挨家挨戶地敲門,在禮貌的問好後,耐心向每位居民解釋他的意圖。他的夾克上彆著馬克龍領導的“共和國前進運動”政黨徽章,但他的問題並不是關於法國,而是居民們對歐洲和歐盟的看法。隨著歐盟改革話題再起,2019年歐洲選舉正在逼近,這才是政黨最關注的話題。馬克龍的野心從未停止在“讓法國再次偉大”,他的終極目標是讓歐盟成為一個團結凝聚的超級力量,一個“歐洲的美國”。

當英國脫離歐盟,德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另類選擇党進入聯盟牽絆默克爾,馬克龍相信現在就是法國成為歐洲新領袖的最佳時機,與特朗普私交甚好這一點,也讓馬克龍在面對默克爾時有了挺直腰板的底氣。熱血總統馬克龍對歐盟改革的構想,包括在歐盟設立一個“共同存款擔保計劃”,建立“歐洲貨幣基金”,並在歐元區設立預算和財政部,以此來化解南北歐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讓歐盟成員國南北不一致的發展速度相互調和。

不過,馬克龍口號喊得響,口袋卻空空。雖然根據法國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基金會預測,隨著法國政府改革措施的推進,到2022年現政府任期結束,法國政府賬戶盈餘將提高0.45%,就業崗位累計創造26.4萬個,但債務規模仍在擴大。相反,政府盈餘多年的德國對於“讓歐盟再次偉大”的興趣並不高——尤其是對歐元區改革顧慮重重。

《金融時報》認為,雖然默克爾一直批評“美國優先”政策,但在柏林,默克爾的政黨卻實行著一套“德國優先”政策,一再要求她謹慎對待歐盟改革的任何細節。不得不承認,默克爾確實被弱化。歐元區改革?太貴。為歐洲防務增加預算?在政治上不可能。德第二大黨社會民主黨成員、新任財政部長的奧拉夫· 朔爾茨更是直言,“法國總統知道,並非所有的想法都是現實的。”

所以,誰將拯救西方世界?德國雜誌《Der Spiegel》給出的答案不是默克爾,而是鄰國總統馬克龍。“馬克龍需要幫助,但德國並未赴約。”儘管馬克龍在德國領取查爾斯曼獎時再次敦促德國加快歐盟改革,但法國想要擺脫孤獨的長跑者狀態,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