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佛坪縣獅子壩村:產業合作社培育“四大”支柱產業促農脫貧

(佛坪法院 王亮) 佛坪縣嶽壩鎮獅子壩村,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產方式相對滯後,缺少土地和特色種植業,是全縣脫貧摘帽貧困村。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賺錢,勞動力嚴重缺乏,產業發展滯後,群眾生活水平偏低。去年以來,為了彌補產業發展短板,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快帶動貧困戶脫貧,在縣法院和佛保局兩家扶貧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獅子壩村兩委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因地制宜利用現有自然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種植和養殖,目前產業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發展勢頭。

優勢自然資源,為產業發展提供得天獨厚條件。獅子壩村地處秦嶺腹地,氣候溫和,降水豐沛,適宜多種果樹、食用菌生長。境內無工礦企業,土壤、水體和大氣不受汙染,山清水秀,生態環境良好,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水源生態涵養區和引漢濟渭工程調水庫區的主要水源保護地,具有生產優質無公害有機獼猴桃、天麻的自然環境條件。目前全村村林地面積25000多畝,耕地面積724畝,村內林地較多,為種植天麻提供了大量的菌材,為天麻、獼猴桃等經濟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長條件。

村產業合作社多種經營促脫貧。該村兩委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和優越的自然生產條件,培育出了獼猴桃、天麻、大黃、金絲黃菊為主要經濟作物的“四大”支柱產業。

利用荒坡地規模種植獼猴桃。該村26戶村民以土地、資金等形式入股村產業合作社,在該村二組申家梁和方家梁之間,利用現有的土地和林地資源,開墾荒地,引進優良的獼猴桃品種,種植獼猴桃168畝,預計前期投資110萬元。該村主任戴明軍介紹“獼猴桃5年後就能產生收益,按現在一畝3000元收入算,年產值將達到50萬元。”

天麻套種五味子,土地充分利用。種植天麻30畝。通過大膽探索和前期調研,村兩委通過村民通過土地、林地入股的方式,將7戶農民350畝林地入股村產業發展合作社,採取地下種天麻、地上種五味子的立體種植方式,種植天麻30畝。該村黨支部書記方學東介紹“按照每畝買天麻2萬元算,預計一年後合作社天麻收入就能達到60萬元。”

大黃和金絲黃菊初成規模。該村產業合作社目前已發展大黃育苗30畝, 明年在獼猴桃園中套種,栽種面積將超200畝,收入每畝在6000元左右,總產值將達到120萬元。種植金絲黃菊10畝,每畝收益在1萬元左右,預計產值將達到10萬元。村民變股民,實現雙豐收。村產業合作社通過選舉產生理事長、理事,民主管理,吸收全村脫貧戶和貧困戶,利用現有的自然條件,採用土地、林地、資金、勞力等方式入股發展產業,待有收益後集體經濟合作社提取利潤30%用於公益金、公積金及分紅 ,專業合作社提取利潤70%,留取相應公益金、公積金後,按照股份大小進行股民分紅。目前,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股份按1000元一股計算,全村共登記村民89戶,272人,其中村集體28股,村民人頭股272股,脫貧戶和貧困戶優勢股254股,資金股40股,合計594股,合作社經濟在該村已形成發展共識,村民變股民,既有年底分紅,又有日常管護工資收入,實現雙豐收。

該村除合作社集體發展產業外,村民自己也在發展各類養種植業。目前全村共養蜂300箱, 豬苓種植10.5畝,發展山茱萸、板栗墾撫管理1500畝,一戶種植五味子5畝,六戶共養雞150只,一戶養牛7頭。

“前幾年我們村發展產業都是單家獨戶難成規模,收益很低,去年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成立以來,把各戶分散資源進行了合併,村民資源入股成股民,收益有望大幅提升。”該院黨支部書記方學東對今年全村產業發展自信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