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是你嗎?

“原來我的優越,一直都是父母的負擔,而我的機遇,是因為他們的犧牲。我以為我憑自己一步一步走上了更高的臺階。但其實我每一步的腳下,都有我爸媽在為我添磚加瓦。而在這種時候,我只想著自己攀登,那我就太自私了。我不能讓他們為了成就我不敢享受、不敢旅遊、不敢休息、甚至不敢生病。”

這是電視劇《歸去來》女主唐嫣在母親出車禍住院時說的一段話。很現實,很“露骨”這也是多少個家庭的現狀。澳洲的袋鼠被看作慈母的代言者,因為袋鼠媽媽有一個神奇的“袋子”,從小袋鼠出生開始,整整一年的時間,小袋鼠都是在袋鼠媽媽的袋子裡生活,直到一年後斷奶,才離開袋鼠媽媽的袋子。但是中國的媽媽要比袋鼠媽媽偉大,因為她們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為孩子搭建了一個終生的避風港,而且功能齊全,應有盡有。

嬰兒時期不用多說,因為這是為人父母應盡的義務,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她們就開始各顯神通,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錢的,不惜花大價錢買學區房,有關係的早早的就找好了關係,只為了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不輸在起跑線上。在國外都是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但是在中國,兒孫滿堂是每一箇中國老人的夢想,為了子孫他們甘願做牛做馬。本該安享晚年的歲月,卻還要為了孩子日夜操勞。

中國式父母,是你嗎?

在中國有兩個極端現象,一是永無止境的望子成龍,這種父母一般都是高學歷的,另一種是毫無原則的溺愛孩子,這種父母一般文化程度較低。

望子成龍的家長大多數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因為他們嘗過高學歷帶來的“甜”,所以總是打著“我是過來人”的旗號,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想通過學習來讓孩子將來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多數希望“子承父業”希望孩子將來和自己一樣的優秀。把孩子當做學習的機器,以愛孩子的名義,把自己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的孩子內心壓抑,很容易走極端。

溺愛嬌慣的孩子,大多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多數是從小吃苦受累,不想讓孩子走和自己一樣的道路,所以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不管孩子想要什麼,他們都會一味的滿足,這類父母大多數是沒接受過什麼教育,想通過培養孩子,來改變家庭的命運。他們認為只要對子女好,就是愛他們,殊不知,當有一天你滿足不了孩子的請求時,孩子還會振振有詞的責怪你“既然給不了我要的生活,為什麼還要生我?”這類孩子從小在蜜罐長大,因為父母把他們當寵物一樣的養著,嬌慣縱容,經不住任何的風吹雨打。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必將成為社會的負擔,家庭的累贅。

中國式父母總是喜歡走極端的,很少有父母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的對待,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和孩子成為好朋友,給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當一面的機會。

中國式父母,該學會放手了!

中國式父母,是你嗎?

中國式父母,是你嗎?

中國式父母,是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