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飽了沒?媽媽該怎麼判斷?

寶寶吃飽了沒?媽媽該怎麼判斷?


近年來,隨母乳餵養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媽媽渴望給自己的寶寶實現純母乳餵養。由此,媽媽在生產後早期即便自身母乳遲遲分泌尚不足,也堅持不給寶寶添加配方奶,導致寶寶吃奶量不足,引起生後體重下降過多、脫水、病理性黃疸等,甚至發生新生兒低血糖,引發低血糖腦病等不良後果。這已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現象,應引起家長的高度警惕。

新生寶寶應該在生後什麼時候開始餵奶?由於新生兒出生時體內儲存的能量和營養物質較少,寶寶在出生後的早期每天均需要供給一定的能量和液體量。所以,在媽媽生產後尚未開始母乳分泌時,不能讓寶寶一味地坐等母乳,應讓寶寶在生後1小時內開始吸吮母乳,儘早刺激母乳分泌;隨後,在確定暫時沒有母乳或母乳量遲遲較少的情況下,應及時給寶寶餵養適宜的配方奶。這對於寶寶建立腸道菌群、維持機體血糖穩定和液體平衡、促進後期的膽紅素代謝等至關重要。對於母親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兒,由於其生後早期容易發生新生兒低血糖,所以,更應儘早開奶,並注意監測血糖。

新生兒生後早期每天大約需要多少奶量呢?寶寶在出生後頭1周,對奶量的需求每日遞增,生後第1天,一般由每次10~20ml開始,每2~3小時餵奶1次;健康足月寶寶出生滿一週後,一般每天每公斤體重進奶的總量應達到150毫升以上。

讓大多數家長糾結的是,在產婦早期母乳量難以準確計量的情況下,如何判斷新生寶寶有沒有吃飽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大體判斷:(1)根據寶寶每日小便的次數判斷:如奶量充足,寶寶應該每天排小便6~8次;如果寶寶小便每天少於6次,則提示餵養量不足。(2)根據寶寶每次吃奶後安靜睡眠的時間判斷:如果一次吃奶量充足,寶寶可以滿足地安靜睡眠2~3小時;如果一次奶量不夠,寶寶常常哺乳後仍哭鬧不安、或睡眠時間小於1~2小時。(3)根據寶寶皮膚的光澤與彈性判斷:奶量充足情況下,寶寶的皮膚柔嫩、富有光澤、彈性好;如寶寶持續吃奶量不足,則會出現皮膚乾燥、起皺等脫水徵象。(4)根據寶寶體重增長情況判斷:奶量充足時,寶寶在出生5~7天后體重穩步增長,1月內平均每天增加30克以上;如奶量不足,則體重增長緩慢、甚至體重下降。

總之,提醒家長們,母乳是新生兒最佳的營養選擇,但不能單純地一味追求純母乳餵養而使寶寶發生餵養不足等不良後果。科學的方法應該是,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應把握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讓寶寶每天獲取足夠的熱卡和營養,以實現其穩定的內環境和穩步的生長,真正給寶寶的人生一個良好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