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全國人民無私援建 5月12日劍門關、翠雲廊景區免費對外開放

為了感恩社會各界人士災後對我們的深切關懷和幫助,感恩黑龍江人民災後對我們的大力支持和無私援助,今年5月12日作為我們景區的感恩開放日。即:5月12日當天,劍門關景區、翠雲廊景區免費對外開放(僅限門票)。歡迎各地遊客到劍門關實地探訪、感受我們的發展、變化,體驗美景、品嚐美食。

劍閣人民永遠感恩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建!

回首過去,“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其災後重建,無疑是過去十年發生在劍門雄關這塊大地上影響最為深遠、最為動人心魄的歷史事件。

地震給我們的經濟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在災後重建的關鍵時刻,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的英明決策,黑龍江對口援建我縣恢復重建的光輝歷程和不朽業績,譜寫的龍劍情誼,每位劍門兒女都不曾忘卻,也永遠讓我們難以忘卻。

劍門關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佈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的核心景區,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省級地質公園等多張名片,也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2012年,蜀道金牛道廣元段(含劍門關景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3年劍門關景區創建為四川省旅遊標準化示範企業。2014年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省級旅遊度假區、平安旅遊景區和四川省名牌企業。

“5.12”汶川大地震使劍閣縣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嚴重受損。震後,景區共規劃建設項目99個(其中新建項目20個、重建項目79個)。劍門關景區文化旅遊產業重建項目入選全省數以萬計的災區重建項目中精選的20個經典項目之一。

2008年12月8日,劍閣縣召開了劍門關景區開發動員大會。

2009年2月,劍門關主景區建設開工。劍門關景區開發突出“三國蜀道雄關”主題,挖掘和展示三國文化、蜀道文化、關隘文化、紅軍文化。完成了規劃、拆亂、修關、建道、作文、配套、綠化、治汙8大類工程。

2010年4月29日,劍門關景區開發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對外開放,併成功舉辦了“中國蜀道劍門關文化旅遊節”。重建中鑄就的“搶抓機遇、創新開拓、合力攻堅、勇爭一流、超常拼搏”的劍門關精神已經成為劍閣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2010年底, 劍門關景區一舉創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四川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劍門關關樓榮獲“天府杯”金獎。劍門關景區文化旅遊產業重建項目入選全省數以萬計的災區重建項目中精選的20個經典項目之一。

景區2013年7月開始“創5A”, 總規劃面積84平方公里,核心創建面積6平方公里,共分8個區域,規劃工程建設項目161個,其中投資較大的重點項目22個。

開發出鳥道、往復式索道和玻璃懸空觀景平臺三大亮點項目,增加了遊覽的娛樂性和刺激性。復古了古戰場鍾會故壘、古官道驛站漢德驛;擴建了志公寺、修繕了梁山寺。在關樓絕壁新開展了絕壁攀巖和蕩跑特技活動,在翠雲廊景區開展了張飛騎馬等參與性項目,在劍門關古鎮打造了特色旅遊購物街,建設了劍門關劇院,常態化開展蜀漢中興、三國雜耍等文藝節目。最終實現“完善功能、提升品質、重塑形象、創造效益”的提升目標,並推出河谷徒步文化線、半山絕壁觀光線、山頂鳥道體驗線等三條推薦遊覽線路。

2015年7月,劍門關被國家旅遊局(全國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並舉行授牌儀式,劍門關景區成為四川第10個5A景區。

廣元劍門蜀道劍門關旅遊景區由劍門關、翠雲廊兩個緊鄰景區組成,總規劃面積84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6平方公里,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全縣旅遊發展藍圖

2017年,全縣接待遊客780.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0.1億元,其中劍門關景區接待遊客386.7萬人次,實現票務收入2.11億元。旅遊產業的經濟貢獻持續增長,2017年,全縣旅遊從業人員達到3.1萬人,景區周邊旅遊從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

劍閣縣將堅持以蜀道申雙遺為抓手,以鞏固和發展劍門關國家5A級大景區為重點,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路徑,加快建成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縣。

同時,劍閣縣將大力招商,建設旅遊特色小鎮、印象劍門關實景演藝、快樂鄉村及歡樂谷、中航集團通用航空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以生態康養旅遊為主要業態的大縣城和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推動早日撤縣建成劍門關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