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東夷古國,北海之鄉,人壽地平,嘉名壽光。壽光,地處山東半島中北部,渤海萊州灣南畔,這裡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中國海鹽之都”。襲千年農聖風韻,譜跨越發展新篇。今天的壽光,因“農”結緣,由“農”蝶變。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風景如畫的壽光,彌河生態農業觀光園內,一片氣宇恢宏、古樸厚重的建築群,巍然矗立。這裡是由壽光市企業家張恩榮先生捐資3億元建設的壽光歷史文化中心。步入中心聖賢寶殿,宛如踏入壽光歷史文化大觀園,150多位先賢穿越時空,共聚一室,無聲講述著這片土地的歷史與傳奇。千年流轉,歲月如歌,潺潺彌河水悄然滋潤著這方厚重的土地。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壽光的農耕歷史源遠流長。賈思勰在這裡譜就的《齊民要術》,則將古代農耕文明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的百科全書,澤被後世,光耀千古。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高擎農聖《齊民要術》的火炬,1989年,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帶領本村17名黨員發明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寒冬臘月種出了頂花帶刺的黃瓜,繼而在時任縣委書記王伯祥的推動下全面推廣。這場由壽光引領發起的“綠色革命”,裝滿了市民的菜籃子,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也再一次將壽光推到全國農業發展舞臺的中央。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從1997年黨的十五大到2017年黨的十九大,王樂義同志連續5屆當選黨代表,成就20年為民代言佳話。2016年5月18日,中宣部宣教局、山東省委宣傳部、濰坊市委在人民大會堂共同舉辦王伯祥同志先進事蹟座談會。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作為全國最大的菜籃子,壽光始終將蔬菜質量安全放在首位以良心種菜,靠科技富農。先後建成的蔬菜質量檢測視頻監控和農業投入品准入備案兩大系統用讓每一棵菜、每一個大棚都有自己的身份證。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而一年一屆的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更是集世界蔬菜文化之大成。500多斤重的巨人南瓜,單株結果6000斤的西紅柿樹,每年吸引200多萬名遊客賞菜看景。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從種菜到育種,投資3億元建成了國家蔬菜種業研發中心和果菜品種權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實施“沃土工程”,全市年種苗繁育能力近20億株,蔬菜先進技術覆蓋率達到95%,並依託物流園定期發佈全國蔬菜價格指數。2016年6月,原經濟日報社社長徐如俊帶隊到壽光蹲點調研,在頭版頭條寫下《“蔬菜工廠”崛起,結構優化增收——大棚升級新壽光》的發展新篇。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發揮初始的農業比較優勢,由農業起步,創新農業生產方式,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提升經濟,靠農業富民,靠工業強市,實現工農互助、城鄉互動、。這是2008年中央總結推出的改革開放30週年全國18個重大典型之壽光經驗。

壽光又雙叒叕被央視專題報道近15分鐘

數十年來,壽光始終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舊動能轉換提速換擋,第三產業欣欣向榮,本土商業集團全福元年銷售額突破80億元,連續15年高居全國縣級同行頭名,萬達集團亦攜山東省內首個縣級項目萬達廣場入駐聖城。成功承辦第三屆全國縣域電商峰會,城市經濟悄然實現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升級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