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小心下面這4種行為,有人在以“愛”的名義試圖控制你

我們渴望他人的愛,也會試圖去愛別人。但是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控制型人格,他們最擅長,就是藉著愛的名義來控制他人的內心。

如果在你身邊,出現了下面4種行為,那你要小心了,有人正以“愛”的名義試圖控制你的心理。

心理學:小心下面這4種行為,有人在以“愛”的名義試圖控制你

(1)單方面的要求

愛應該是相互的,雙方的愛應該建立在互相尊重和體諒上。但有些人會利用一些心理學技巧,扭曲權利和義務的關係,讓雙方都應該遵守的約定,變成了單方面的準則。

比如:“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xx做”。這句話看似很有道理,但其背後的邏輯是有問題的,愛不應該是單方面的付出。正確的情況應該是:“如果我們相愛,那我們應該xx做”。

心理學:小心下面這4種行為,有人在以“愛”的名義試圖控制你

把就像古人所說“父慈子孝”。但很多父母卻在家庭關係中,一味的強調子孝,忽視了“父慈”這個先決條件。

(2)利用愧疚感

最常見的控制類型,就是在一段關係中,對方以愛的名義,讓你產生的負罪感和愧疚感。比如:“你不聽我話,惹我生氣”“,我這麼愛你,你卻為了這個事情和我計較”。

心理學:小心下面這4種行為,有人在以“愛”的名義試圖控制你

這些話背後的邏輯都是:因為我愛你,所以你就應該聽我的,否則就是對不起我。

顯然,這種邏輯是不成立的,但經過了他們的偽裝過後,你卻會產生一種,自己做了什麼對不起對方的事情的感覺。接著,你會感到自責、沮喪,併產生焦慮,不安,抑鬱等負面心理,這是一種典型的心理虐待行為。

心理學:小心下面這4種行為,有人在以“愛”的名義試圖控制你

(3)道德綁架

這種行為非常常見,比如“還不是為了你好”,“你以後會明白我對你的愛的”,“他是你的弟弟啊,你應該讓著他”等等,這都是典型的道德綁架行為,

這種行為,本質上是其中一方站在愛和道德的制高點上,通過聯合了周圍的人(朋友,親戚),一起對你施壓,達到控制你的目的。

心理學:小心下面這4種行為,有人在以“愛”的名義試圖控制你

在面對多人時,你往往會發現百口莫辯,心理會不自覺的處於弱勢狀態,很容易被攻破內心防線。

(4)隔離

我們都知道,愛具有排他性。但是,有些人卻利用這一點,放大了這種私密性,讓你脫離了正常的社交關係。

比如“我們在一起了,你就少和別的男生/女生一起聊天了”“你應該多花時間陪陪我,而不是和朋友們在一起”,這些行為,都是以愛的名義,剝奪你正常的社交體系,讓你的心理狀態變得不完整,脆弱,也更容易被控制。

心理學:小心下面這4種行為,有人在以“愛”的名義試圖控制你

這種情況,表面上看似是很正常的要求,但實際上其邏輯是:因為我們之間的關係,所以你不能有其他的關係。這種邏輯顯然是不對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的人,友情,親情,愛情應該都具有。

結語:這種心理控制,不一定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無意的,但對於被控制的人來所,都是不利的。如果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發生了上述的4種行為,你就要留意了,對方很有可能是在控制你的內心,或許,你應該選擇遠離。

心理學:小心下面這4種行為,有人在以“愛”的名義試圖控制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