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再提速

制度創新,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戰略決策。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運行以來,在多個領域制度創新取得明顯成效,改革紅利、開放紅利逐步釋放,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目標和效果。”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表示,《深化方案》聚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改革關鍵環節,在多個領域深入開展改革探索。

同時,3省市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根據自身特點,還制定了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自貿區試點任務:

——廣東自貿試驗區圍繞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提出了建設公正廉潔的法治環境、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和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等18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天津自貿試驗區圍繞構築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提出了創新要素市場配置機制、推動前沿新興技術孵化等16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福建自貿試驗區圍繞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提出了打造高標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政府服務標準化透明化和加強閩臺金融合作等21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服務國家戰略,深化改革開放的重磅舉措將實施

在《深化方案》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三地自貿區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使命,以及將要實施的重磅改革開放舉措。

“我們天津的特色就是更好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進一步深化協作發展,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天津市副市長趙海山表示。

據趙海山介紹,天津自貿區要打造服務京津冀和雄安新區的跨境投融資平臺,鼓勵符合條件的租賃企業利用銀行間市場發行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產品,試點在自貿試驗區面向國內外投資人發行地方政府債券,適時引進港澳及境外合格投資者參與區域股權市場投資交易,支持區域重點產業項目建設。

推廣創新成果和做法,持續釋放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紅利

從“一枝獨秀”到“四朵金花”,再到11處綻放。“自貿試驗區建設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任鴻斌指出。

各自貿試驗區大膽嘗試,開放紅利越來越大。此前已形成123項可複製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移植。2017年,遼寧等7個自貿試驗區掛牌運行後又提煉形成了30項可複製的改革試點經驗。

截至目前,福建自貿區已推出實施創新舉措310項,其中全國首創106項,對臺先行先試71項,110多項在全省複製推廣。商事登記“一照一碼”、投資管理“四個一”等一批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

天津自貿試驗區成立三年來,累計登記市場主體4.5萬戶,是設立自貿試驗區之前市場主體的2倍。自貿區只有全市1%的面積,創造了全市約12%的地區生產總值、近10%的一般預算收入、四分之一的實際利用外資,以及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額。

《光明日報》( 2018年05月25日 03版)返回光明網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